一、成本的概念与特点
(一)成本的概念(识记)
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成本计算是指生产阶段成本的计算。因此,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
(二)成本核算业务的特点(识记)
与企业其他会计业务比较,成本核算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
指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都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
2.技术性。
指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如:产品设计、产品工艺等技术。
3.群众性。
指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二、成本核算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领会)
(一)生产环节中各种职务实行必要的分离控制
1.审批发料人员不能同时担任仓库保管员;
2.生产计划的编制者应同复核和审批人员适当分离;
3.产成品的验收部门应同产品制造部门相互独立,产成品的验收、保管、记账职务应当分离等;
4.生产用物资的保管职务应与记录职务相分离;
5.存货盘点不能只由负责保管、使用或记账中的任何一人单独进行,而由他们共同进行。
(二)产品计划管理和控制
编制生产计划,每一种产品的成本计划。
(三)生产进度控制
生产进度控制是对原材料投人生产到产品入库为止的全部生产过程所进行的控制。具体包括投入进度控制、产出进度控制、在制品管理控制和工序进度控制。
(四)产品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操作人员、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等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产品质量的控制指标是合格品率或等级率。
(五)产品成本控制
将原材料、人工等各项费用支出限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
三、成本计算期的设计(领会)
成本计算期,是指企业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起止日期。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
(一)定期计算成本
大批大量生产的企业。其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二)不定期计算成本
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其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从投入生产的月份开始到产品完工月份的月末作为成本计算期。
四、实际成本核算业务流程的设计(简单应用)
(一)实际成本核算一般流程
实际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归集、分配费用并计算其成本的过程。
1.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费用的受益对象编制费用分配表。对于有对应成本项目的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明细账;对于有对应成本项目的间接计入费用,经分配后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明细账;对于没有对应成本项目的间接费用,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废品损失等总账和明细账。
2.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按所设计的分配方法将其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废品损失等总账与明细账。
3.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将制造费用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 废品损失等总账和明细账。
4.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转账。将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由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转至废品损失总账与明细账。
5.编制废品损失分配表,将废品净损失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与明细账。
6.期末结转。期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将完工产品成本结转到库存商品总账和明细账。
(二)实际成本计算方法及核算流程
实际成本计算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分类法、定额法等辅助方法,辅助方法必须与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企业设计选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原则是: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组织、生产工艺特点和管理要求,即科学合理性原则;考虑企业核算工作的实际条件,即切实可行性原则;选定方法后不应经常变动,即相对稳定性原则。企业应对选定的成本计算方法以文字或程序图的方式加以反映、说明,以利操作。
1.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按产品品种开设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按月计算成本;在单步骤生产企业月末一般没有在产品,生产费用不必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但在多步骤生产企业月末一般有在产品,如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则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问题。品种法成本计算流程如下:
(1)根据原始凭证、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包括材料费用分配表、职工薪酬分配表、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折旧计算表和其他支出分配表。
(2)各种要素费用中,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用于产品生产、有对应成本项目的费用记入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否则记入“制造费用明细账”;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记入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记入“管理费用明细账。”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