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1.参与式属于以人为中心的公共事业领导体制
2.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导活动取得的收入属于事业收入
3.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构想是现代事业制度
4.现代事业制度:是指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整套事业管理制度,它是有关现代事业组织的法人制度、领导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评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项管理制度的总称
5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2)公共事业机构的行政化;
(3)公共事业资源配置非社会化
(4)公共事业运行机制非效率化
(5)公共事业管理的非法制化。
6.现代事业组织是现代事业制度的核心概念:现代事业组织,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拥有独立资产,面向社会自主从事准公共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
7.我国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征。
现代事业组织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现代事业制度则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特征:(1)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事业制度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事业制度的基础。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必须按照自己的章程、条例或国家规范性规程所规定的方式,为一定的目的进行活动。
(2)多样化的事业组织模式。(3)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 ①财政投资与补偿 ②事业经营补偿 ③社会投资与补偿 ④事业政策补偿(4)科学民主的事业领导制度(5)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6)新型的事业财务管理制度: ①建立规范化的事业组织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②建立事业组织的成本核算制度 ③建立统一的事业组织经费收入与支出管理制度(7)多元化的事业监督管理制度: ①实行事业目标管理 ②实行事业编制约束管理 ③建立规范化的事业财务审计制度 ④建立事业评估制度 。
8实行事业目标管理,是现代事业监督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
9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转换观念:(1)并非所有的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活动都不能实现商品化与市场化;(2)并非所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都必须由政府直接举办
政事分开:(1)政事职责分开。正确界定和划分政府机构与事业组织各自的职责,是实现政事分开的一个基本依据。(2)政事机构与人员编制分开;(3)政事经费分开;(4)政事管理方式分开。
人员分流:(1)加速改革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2)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3)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市场。
培育市场:(1)加速“事业”产品与服务价格改革,为实现原有部分“事业”产品的商品化创造条件;(2)改变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与经营范围,使其逐步转向市场开展自主经营(3)加强国民消费教育,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投资方向,促进有关事业产品和劳务市场的发育与发展。
财政政策:(1)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而且可以立即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应尽快转化为企业,财政不再供给事业经费;(2)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但一时难以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可以将原有的事业经费拨款转变为其企业经营政策性亏损补贴,逐步减少财政资金供给,直至完全停止财政拨款;(3)对于那些需要继续由国家财政供给资金的事业单位,要改革资金供给方式,分别实行事业基金、绩效预算、政府采购同等多种形式,引入事业竞争机制。(4)对于那些既不能实现产业化,但又不应当继续由国家办的事业单位,应取消其“事业”资格。对于冗员,也应予以精简。
10我国各类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模式。
科学技术事业管理:(1)基础研究管理模式
(2)应用研究管理模式(3)服务研究管理模式。
教育事业管理:(1)基础教育管理模式
(2)高等教育管理模式(3)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
文化事业管理:(1)艺术事业管理模式;
(2)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文物保护事业的管理模式;(3)新闻出版事业管理模式;
(4)广播电视电影事业管理模式。
体育事业管理:(1)体育组织管理模式(2)体育场馆管理模式;(3)体育竞赛管理模式。
卫生事业管理:(1)医疗机构管理模式
(2)卫生防疫与保健机构的管理模式(3)社会医疗保障机构的管理模式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