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第一节 冲突的根源
论述:冲突的根源
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冲突的根本根源包括:
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劳动合同的性质
异化的合法化:目前世界经济主要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在多数国家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的分化。前者拥有并控制着生产工具,而后者则 ,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谋生。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人缺乏努力工作的客观理由,因为生产的资料、过程、结果、收益在法律上都不归他们所有,而是归其他人所有。这本身就是一个管理难题。
客观的利益差异:市场经济更深层次的原则是企业理论最大化目标。然而,效率和创新并非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唯一途径,雇主还可以通过剥削工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任何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价值都是由生产性劳动创造的。如果雇主按照劳动的价值给工人报酬,那么利润就会导致经济的崩溃。对利润的追求都意味着雇主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存在着根本的冲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雇主的利益在于给付工人报酬的最小化,以及从工人那里获得的收益最大化。
雇佣关系的性质:管理方的权力在就业组织中是以一种等级分层的形式逐级增减的。由于雇员难以真正行使参与管理的权利,所以工人关系力量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负面的。他们对抗管理权力的方法只有退出、罢工、投诉,或其他形式的冲突。雇佣关系的性质仍然是冲突产生的深层根源。雇员与管理者冲突更深层的两个原因是:第一,在一个崇尚个人自由和民主的社会,劳动者不愿意处于从属地位;第二,更重要的是,这种权力的分布实施雇员的利益所在,而是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之所在。
劳动合同的性质:实际上,由于工作内容要求很难界定明晰,工作产出有时难以测量,因而,劳动合同不可能订得非常详细周全,面面俱到,不产生任何歧义,有时它必须是建立在“心灵契约”的基础之上。
冲突的背景根源:
广泛社会不平等性、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本身的属性
广泛的社会部平等性:工资已经不再是维持工人再生产的必要成本,而是一种财富累积的手段。因而,经济剥削程度的不断下降,使其不能成为解释工会的冲突继续发展的理由。
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人再劳动力市场上仍要面临很多问题。失业率的不断上升成为一个全球热点问题。工作岗位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在全球仍十分严峻。劳动力市场的另一个问题是工作的不公平,工作场所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在全球仍在十分突出,尽管这些原因不会直接引发冲突行为,但这些社会问题所带来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会引起工人的不满和不安全感,从而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工作本身的属性:雇主为了实现劳动成本的最小化和对工人控制程度的最大化,要不断压低对工人的技术需要,不断增加劳动强度以获得人均产出的最大化。给工人带来了工作的过度紧张和超负荷,使工人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表现出工人附属于机器的工作特征。
第二节 合作的根源
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方面组成:被迫和获得满足。(多选)
简答:合作的根源由哪两方面组成。
被迫与获得满足。
被迫是指员工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
获得满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工人对雇主或对制度的信任基础之上
二、工作的满意使员工获得满足;
三、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
第三节 冲突的表现形式
应对行为:工人对自身所处的地位的看法,以及员工自身对紧张的雇佣关系的单方调节行为。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