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心理学》重点总结一

发表时间:2018-11-28 17:11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进简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坏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10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11 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12 日节律: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13 催眠: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14 感觉: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15 感受性:是人们对刺激物感觉能力。

16 感受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7 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觉察差异。

18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恒常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

19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20 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