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闻写作心理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写作心理:是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2、内化:是指体外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向智慧、意识方面进行转变的过程。
记者在新闻写作时的内化是指由体外物质性对象(采访对象、事件、实物等)的外部形式(语言、形态、事件发生的过程)向智慧、意识方面(记者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转化的过程。
★3、外化:指人们将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外部活动形式的过程。
记者在新闻写作时的外化则是指记者将内化了的新闻素材用语言或声音、画面转化为外部形式即新闻作品的过程。
★★★4、新闻写作的心理状态:是指记者在写作某个新闻作品时,内心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新闻写作的心理状态的特征:心理活动的完整性和相对稳定的时间性。
★★5、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6、理性思维:又叫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
★★★7、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
★★★8、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
★★9、发散思维:是指按照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它以一个目标(一个事物)为中心,将思路辐射开去,进行一系列与主要目标相关的联想,以需求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10、聚合思维:是指人们依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聚合思维的方向是向着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以求对事物规律有透彻的认识或产生某种符合逻辑的结论。
★★★11、理论驱动归纳:是指通过采访活动事先事先已制定好的写作意图、计划的思维策略。
★★★12、材料驱动归纳:记者原有写作计划被打乱,根据已经变化的新情况或突然发生的事件,做出新的考虑。这种考虑是从事实材料直接引发的,被称为材料驱动归纳。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写作心理的含义。
参考答案:(1)新闻写作心理,是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2)新闻写作心里的特点主要有:被记者内化了的新闻素材和外话了的新闻作品之间存在着质与量的区别;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新闻作品蕴含了记者多方面的心理素质。
★★★2、简述新闻写作的内化与外化过程。
参考答案:(1)内化,是指体外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向智慧、意识方面进行转变的过程。
记者在新闻写作时的内化是指由体外物质性对象(采访对象、事件、实物等)的外部形式(语言、形态、事件发生的过程)向智慧、意识方面(记者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转化的过程。(2)
外化,指人们将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外部活动形式的过程。
记者在新闻写作时的外化则是指记者将内化了的新闻素材用语言或声音、画面转化为外部形式即新闻作品的过程。
★★3、新闻写作心理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被记者内化了的新闻素材和外话了的新闻作品之间存在着质与量的区别。外化的新闻作品和内化的新闻素材相比,虽然在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在质量上提高了。
(2)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首先,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开发记者写作智力、提高记者写作水平的重要思维形式。其次,记者有意识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发掘新的内容,变换新的表达方式,新闻作品就可能出奇制胜,满足受众永无止境的信息需求。
(3)新闻作品蕴含了记者多方面的心理素质。新闻作品中蕴含了记者具备的多方面的心理素质,比如新闻敏感的程度、新闻发现能力、以及记者的理想、信念、性格、意志、兴趣、思维、想象、感知、情绪情感乃至人品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
★★★4、为什么说“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与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什么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1)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能出新出深的重要因素,包括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语言的创新和结构的创新;(2)创造性思维与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运用创造性思维,是在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客观存在的真实材料出发,以更好地解释新闻事实的本质规律和现实意义。
★5、新闻写作的心理状态的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1)心理活动的完整性。记者一旦进入新闻写作的过程,其心理活动就呈现出完整性特征。首先,新闻写作的心理状态具有完整性。其次,新闻作品的形成具有完整性。坚持写作中心理活动的完整性:一方面,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主观控制和调整;另一方面,客观上也要营造好的条件。
(2)相对稳定的时间性。不管成稿时间长短,记者写作时心理状态相对稳定的时间性特征是不会变的。所以,从心理学角度看,不管是在以采访为目的的收集材料的活动中,还是在提供采访成果的新闻写作活动中,都要重视注意力的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以便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6、影响记者写作心理状态的客观因素?
参考答案:(1)环境。良好的写作心理状态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外界环境的激发和感染。催人奋进的环境,会让记者处于一种亢奋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写作热情。(王顺友案例)良好的写作心理状态的形成有时也需要安静而不嘈杂的环境。
(2)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是记者写作的客体,是记者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中介。记者如果被采访对象的魅力深深打动了,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就有可能激发强烈的写作冲动。
(3)受众。受众意识总会或隐或现地影响着记者写作的心理状态。
★7、新闻写作的最佳心理状态
参考答案:新闻写作最佳心理状态的构成因素,包括:协调好新闻工作者自身认知和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选择最佳写作时间;明确写作意图;坚守受众意识等几个方面。
★★8、
如何协调好新闻写作中的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参考答案:协调好认知和情绪情感的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理智上认识正确并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绪情感。认知和情绪情感之间的协调表现在,理智上认识正确并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按其表现状态分为
:心境、激情和应激。
②协调好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还需进一步认识人类的社会性情感,
它们主要是指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③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急于求成;挖空心思,硬憋文章;高度焦虑。
★9、什么是形象思维?记者的形象思维与艺术家的形象思维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2)艺术家靠形象的思维,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体验、分析、综合、选取感性材料。通过联想或想象,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出有意义的艺术形象,让人们由形象产生一种思想认识上的飞跃。(3)而记者在形象思维运用方面是有着不同要求的:第一,新闻记者形象思维的原材料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形象;第二,记者的形象思维的方法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等原材料进行选择和提炼;第三,新闻媒体不同,形象思维在不同媒体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10、新闻作品写作在运用形象思维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
参考答案:(1)新闻记者形象思维的原材料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形象;(2)记者的形象思维的方法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等原材料进行选择和提炼;(3)新闻媒体不同,形象思维在不同媒体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1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复杂的劳力劳动。(2)创造性思维的方向是辐射性的。(3)创造性思维必须有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
★★12、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参考答案:(1)第一阶段:写作构思阶段。在经过采访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后,作者对主题、角度、结构方式和标题的定夺,都有一个苦苦寻觅的过程。(2)第二阶段:灵感触发阶段。这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阶段。灵感往往被触发。(3)第三阶段:完成创造性思维的阶段。经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转化为新闻作品。
★13、简述发散思维及其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发散思维,是指按照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它以一个目标(一个事物)为中心,将思路辐射开去,进行一系列与主要目标相关的联想,以需求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2)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发散思维可以寻求新闻写作的多种方案;发散思维有助于开掘新颖别致的主题;在写作方法的采用上,发散思维能帮助寻求最佳表现方案;发散思维也有利于标题的制作。
★14、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关系?
参考答案: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相互作用,发散思维向四方扩散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聚合思维从中选中选取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便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 有机结合。在这种结合中,往往是散中有聚,聚中有合,总之,是先散后聚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反复运用。
★15、
概述新闻写作中理论驱动归纳策略的含义与特点。
参考答案:(1)理论驱动归纳,是指通过采访活动事先事先已制定好的写作意图、计划的思维策略。(2)理论驱动归纳的特点:目的明确;准备充分;操作主动;效率较高。
★★★16、理论驱动归纳与“主题先行”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1)理论驱动归纳并非无中生有。首先,这种“理论”应是来自记者的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其次,这种“理论”应来自记者的政策意识。(2)理论驱动归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是记者对社会存在内在联系及其本质的深刻认识。而主题先行,则是脱离社会实际和社会存在的主观臆断。从认识论上说,它是唯心主义的;从实践上看,它是脱离实际的。
★17.简述理论驱动归纳和材料驱动归纳这两种思维策略的关系?
参考答案:(1)两种思维策略有时是矛盾的。比如原先的写作计划不符合实际情况,材料驱动归纳就应替代理论驱动归纳,实施思维策略的转变。 (2)两者之间更多的时候是统一的。当理论驱动归纳中的原有主观意图符合客观实际时,两者就趋于一致。一旦使用材料驱动归纳的思维策略时,其中也有理论驱动归纳的思维策略在起作用。两种思维策略在新闻写作中,往往交替使用,相辅相成。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新闻作品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记者本质力量的书”?
参考答案:(1)新闻作品是“一本打开了”了的,关于记者“本质力量的书”,是指记者心里的本质力量寓于其所特有的劳动产品即新闻作品之中;(2) 记者怎样认识、理解所采集到的新闻素材,如何有效地选择、提炼新闻素材,使之以语言文字、声音或图画等媒介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这其中蕴含了记者具备的多方面的心理素质,比如新闻敏感的程度、新闻发现能力、以及记者的理想、信念、性格、意志、兴趣、思维、想象、感知、情绪情感乃至人品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3)明确了新闻写作的这一心理特点,记者在向受众展示作品时,同时也在在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一方面这有利于把好新闻作品的质量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新闻工作者多方面的素质。
★★★2、试述新闻写作最佳心理状态的构成因素,并结合具体事例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1)认知和情绪情感之间保持协调一致。①认知和情绪情感之间的协调表现在,理智上认识正确并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按其表现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②协调好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人类的社会性情感,它们主要是指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③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急于求成;挖空心思,硬憋文章;高度焦虑。
(2)记者个体对写作最佳时间的选择。新闻写作的最佳时间,记者个体思维比较活跃、精力比较充沛、注意力较为集中,感知事物能力较强的一段时间。
(3)明确写作意图。在栏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写作意图进行明确,并据此酝酿写作计划、突出写作目的。
(4)坚守受众意识。掌握记者所在媒体的受众范围,采访前了解受众所需所求,以符合目标受众的特性来从事新闻写作。
★★★3、试论形象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参考答案:(1)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新闻作品的写作,不应排除运用形象思维,但又有着具体要求。(2)形象思维的原材料是事实的形象。(3)形象思维的方法是对事实进行选择和提炼。(4)在不同的媒体种类中,形象思维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每个要点均应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