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是指人们进行大田和园艺作物生产的产业。
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地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产量或其它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相对一致,而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有所区别。品种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
基因工程:选择并导入有利外源基因,获得性状能够表达的转基因植株的技术。
种子包衣:将农药、肥料、化学调节剂等,在助剂的作用下复配成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丸化的过程。
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连作等。
复种:在同一年内于同一块土地上收获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指数:全年收获作物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混作: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采用不同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园艺: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的生产技艺。
园艺作物的无性繁殖:又称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体营养器官,通过
嫁接、扦插、压条、分株和组织培养等方法,培育成新的植株。
嫁接:将一株植物的芽或枝等器官,接到另一株植物上,使之愈合成一个新的植株。
扦插:切取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插入基质中,使之生根发芽形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组织培养:利用植物体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使之繁殖、生长、发育,形成完整的植株。
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控制有害生物,避免生物灾害,以提高农林生产效益的使用技术。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会促使有害生物产生
抗药性、杀伤天敌导致害虫
再猖獗和
农药残留问题。简称
“3R”问题。
植物生物灾害防治技术:
植物检疫:通过疫情调查分析,有预见地制定一定的法规和技术措施,由政府强制实施,以防治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
植物抗病虫品种:在同样条件下,具有一定避免受害、耐害或具有很强补偿能力的植物品种。
农业防治:利用栽培技术减轻有害生物危害,如水旱轮作、间作套作、深耕翻土、清洁田园、灌溉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防治技术效率较低,需与其它技术措施配合。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利用天敌捕食或寄生,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物制成农药。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有“3R”问题。
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同时而且不断地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它生物必须条件的能力。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肥、气、热。土壤肥力分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根据当季能否表现出来又分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