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世界现当代史》串讲笔记十

发表时间:2018-11-20 16:00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简答题


31.简述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
二战后,印度、缅甸、印尼等一批新型国家诞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地区获得独立的国家已达30多个,它们在独立之后,都面临着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亚非国家的国际地位,印度、缅甸、印尼等国都宣布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953年12月到1954年4月,中国和印度就两国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总理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原则。该原则发布后,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好评,亚非会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32.简述不结盟运动的特点。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行政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它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许多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结果。由于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不结盟运动的特点是:
(1)其队伍和影响的扩大十分迅速,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成员国由25个增加到100个以上,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人口总数的1/2,包括了第三世界的绝大部分国家。不结盟国家会议也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国际讲坛。
(2)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其斗争矛头由初期指向一切新老殖民主义到70年代后转向集中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3)斗争从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和深入到经济领域。从第三次首脑会议起,每次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提出在经济方面的斗争目标、纲领和策略。
(4)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内容一直存在分歧和各种消极因素,但从整体来看,由于不结盟国家有着共同利益,运动仍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33.简述戴高乐独立自主政策的主要内容。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立后,作为总统的戴高乐执行了一套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努力摆脱美国的核保护伞,为独立自主政策提供可靠实力保障。1960年2月,法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又不顾美国反对连续不断进行核试验;
(2)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争取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发言权。1959年7月,法国地中海舰队撤出北约组织,后又撤出大西洋舰队,并拒绝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3)积极发展法德联盟,以此为基础,巩固和加强欧洲共同体,坚决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从而防止美国利用英国控制欧洲;
(4)发展独立对苏关系,用“缓和”、“谅解”“合作”的外交政策取代冷战与对抗,增强在美苏对抗夹缝中适应性和灵活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戴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战后欧美矛盾的一种体现,是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一种变现形式。

34.试述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武力,却都失败了。二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的政治家们又发出了欧洲统一的呼声。1951年4月,法、联邦德国、意、荷、比和卢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上,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首先,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不平衡以及欧美市场斗争为欧洲经济联合提出了共同的任务,在争夺欧洲市场和海外市场斗争中,欧洲任意一国都无力单独与美国对抗,只有在经济上联合起来,才能共同保护欧洲市场,共同开发和继续占有海外市场。其次,欧洲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高度发展为实现欧洲经济联合提供了经济基础。由于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已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代表其利益的国家武器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因此,当欧洲国家垄断集团之间发生矛盾时,国家出面协调或建立国家的经济联盟都具备了雄厚的基础条件。第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和生产国际分工趋势的加强,也为欧洲经济联合提供了重要保证。1957年3月25日,上述六国在罗马签署《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该条约生效,一个包括欧洲六国拥有116.8万平方公里的,1.6亿人口的经济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

35.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较有许多特点,最突出的是:
(1)技术革命的群体化。这次技术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它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发,随后又有一批新技术注入这一革命洪流,而形成一个宏大的技术群,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多是空前的。
(2)科技社会化和大科学时代的开始。这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结合比过去两次技术革命紧密的多,二战以前,科学都属于小科学,从二战期起,进入大科学时代,现在的大科学是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其研究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企业规模、国家规模甚至到国际规模。
(3)发展进程高速化。包括一项新技术问世后,更新换代时间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比前两次技术革命都大大缩短,说明科学、技术、生产的循环在加速,也正因为如此,个主要国家的科研成果和人类科学知识的总量在加速增加。

36.简述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只是科学理论和技术个别的一般意义的变革,而是所有几乎科技域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划时代的飞跃,产生了一系列新兴科技,其主要内容包括:
(1)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包括核武器的发展和核能的和平利用。
(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从1945年问世至今已经历34代,第一代为电子管。1956年出现的第二代为晶体管。1964年出现的第三代为集成电路。70年代初出现的第四代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正在研制第五代,即有人工智能的电脑。
(3)空间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超远程多段洲际导弹、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人类登月涉历空间站、制成航天飞机等标志性事件。
(4)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其主要代表是合成树脂、橡胶和纤维,三大合成材料开始取代天然材料。
(5)生物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应用,其中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酮工程,发酵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才外,人类在太阳能利用、海洋开发激光技术、光导纤维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进展。

37.简述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1991年12月下旬,随着苏联的消失,支配战后世界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崩溃,这一事件造成的冲击不仅震撼着欧洲,而且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估计的影响。
(1)缓和和紧张并存。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的发展明显的呈现出缓和与和平、紧张与动荡并存的两种趋势,和平与发展突出的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2)经济安全的重要性。由于苏联解体,美苏核战争的噩梦不复存在,西方阵营各国因核战争威胁的消失而对美国的依赖减少,加上90年代初以来的经济衰退和由此引发的政治社会动荡使美国等大国都把经济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首位,更加重视发展经济;
(3)经济利益与经济“冷战”。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使国际上的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美、日、欧西方国家间的矛盾开始突出起来,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利益领域,昔日的盟友变成了在竞争和主导权争夺的主要对手,他们的经济摩擦和贸易战日趋激烈,以至有人认为东西方冷战已为西方经济“冷战”所代替。
(4)东西方力量失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东方及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并经受着自二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对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加强压力,竭力干涉这些国家内政,强制改变他们的社会性质;
(5)南方战略地位的暂时下降。两极格局结束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中间地带地位不复存在,而变成了直接对阵,第三世界已无东西方矛盾可以利用,南北差距扩大,趋势有增无减,使得南方战略地位暂时下降。

38.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主要变现。
从1985年里根第二任期开始,特别是1987年以后,美苏关系有了很大改善,被认为进入了一个新的,即第二次缓和时期。其具体表现是:
(1)1987年以后,美不再强调“拖垮苏联”及其”加速发展战略“,明确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
(2)由不愿同苏联达成重大裁军协议、不给苏联喘息机会,变为愿意做重大裁军交易。1987年12月,两国达成了自出现核武器以来的第一个削减核军备的协议。
(3)美改变了用阿富汗和柬埔寨两场战争小号孤立苏联的做法,不断声称用政治解决阿、柬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从1985—1988年,美苏两国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的进展,签订了43个双边协议,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有限缓和的时期。

39.试述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从1956年日政府制定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开始,日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1970的十年里,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平均达到11.6%。1968年以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1)战争对日本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战后的民主改革既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也对社会生产关系做了局部调整,这成为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以及由此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日本垄断资本的结合,为战后日本摆脱经济困境、迅速恢复经济并实现高速增长的起步提供了关键的推动力。
(3)长期推行坚持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这是日本战后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主要措施。
(4)采用现代科技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革新和改造,重视和推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式和职工文化知识三方面革新和改造同步进行,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可靠技术保障。
(5)确定贸易立国的思想,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40.简述伊朗巴列维政权“白色革命“的主要内容。
自从伊朗50年代石油国有化运动失败后,国内政局一直不稳,经济发展缓慢。国王穆罕默德。巴列维从1962年起就着手进行社会改革。因为这是一个流血的革命,故称“白色革命”或“国王与人民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1)实行土改,政府分阶段向地主赎买其多余的土地,然后出售给无地农民。
(2)实行森林、牧场、水利、石油、矿产资源国有化。
(3)大力开采石油、天然气,从西方石油财团手中收回石油资源主权和炼油厂的管理权,实现了国有化同时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多种工业。
(4)出售国营企业股票劳资分享企业利润。
(5)修改选举法,实行首选,妇女享有选举权。
(6)兴办教育,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改革推动了伊朗经济的发展。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