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世界现当代史》串讲笔记九

发表时间:2018-11-20 15:58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简答题


1. 简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苏联在德国进攻前曾经做过不少备战工作,如在西部边境建立东方战线,加紧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做了一定的军事部署和动员。但是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对来自各方面提供的关于希特勒即将进攻的情报,看作是帝国主义的挑拨,置之不理。同时,苏联的肃反运动殃及了大批军队指挥员,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此外,对德国的闪击战认识不足,对德军主攻方向的错误判断。由于国境线的推进,使旧防线废弃,而新防线构筑尚未就续等因素都使苏联的备战远远落后于形式,因而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挨打局面。

2.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怎样形成的?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被侵略国家联合起来结成反法西斯联盟,但是它的建立有一段曲折复杂的历程:
(1)随着法西斯势力的日益扩大,美国认定德国是最危险的对手。为了遏制和反对法西斯有利于自己的安全及其在世界的地位。在1939年底修改中立法,规定允许出售军火但是现款自运,但这实际上是为海军和海运力量远远超过德国的英法购买军火开了绿灯。
(2)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70亿美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各种援助,进一步支持英国。
(3)接着,美英两国军方秘密秘密制定了首先打败德国,然后解决日本的先欧后亚联合作战方针。在事实上,美同英站在一起,介入了大西洋之战。
(4)苏联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并制定了在对德作战中共同行动的协定,对苏联进行军事、经济援助。
(5)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谈后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称两国不承认法西斯国家通过侵略所造成的领土变更,表示了反对纳粹暴政的决心。苏联随后发表声明支持。
(6)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合约。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终于形成,它的建立使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是反法西斯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先后有61个国家80%的世界人口卷入战争,经济损失超过四万亿美元,世界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赢得战场战争的胜利。
(2).二战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需要,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为战后改造大部分旧工业部门创造了条件,促使美国、加拿大以及亚非拉各国的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战争也促使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生产关系方面,为战后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
(3.)在政治上,二战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在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上和三分之二的人口中获得胜利。中国、朝鲜、越南和东欧各国人民在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二战的胜利为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
(5)二战还打破了近代以来欧洲列强主宰全球的国际旧秩序。战后一段时期,美苏两国从战时的合作走向对峙,形成两极格局,之后随着中国的复兴和发展、第三世界的崛起、日本的经济发展以及西欧各国通过二战的教训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世界出现了多元化的新结构。
(6)二战充分暴露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本性,并粉碎性的摧毁了已经成为国际现象的法西斯思潮、运动和政权、战后,在法西斯国家的废墟上开展的非法西斯化和非军国主义化运动以及这些国家各阶层民众对法西斯专政教训的总结使原法西斯国家不同程度的走上和平民主发展的道路。此外,为制止侵略而成立的联合国组织尽管存在不少缺点,但对维护世界和平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24.雅尔塔体系的内容。
所谓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期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苏美英三大国就结束战争和维持战后和平问题而通过的各种宣言、公告和达成的各种协议。解中所体现的关于战后世界安排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其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

4. 试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由于二战的性质与一战的性质不同,它具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因此作为这场战争的产物的雅尔塔体系要比凡体系有其历史进步性。虽然凡体系也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摆在首位并建立了国际联盟,但事实上国际联盟就其普遍性、广泛性和有效性来说,远不能和联合国相比。凡尔赛会议直接导致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而雅尔塔会议则将苏联与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对战后苏联、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是十分有利的。雅尔塔体系提倡和平民主的原则,在对战败国的处置,使之完成民主化的任务,以及被压迫民族特别是对被托管地区的独立和自治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如果说凡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而对于雅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2)在分析雅体系的内容和实质时,还必须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它是美英苏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议都包含着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他们既合作又争夺使雅尔塔体系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就这一点而论,雅体系与凡体系又有共同之处。

25.试述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
(1)二战的结果引起了世界格局和国家力量的变化。美国凭借在战争中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苏联也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另一个头等强国。因此,美苏关系成为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划分了战后初期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两大对抗性力量,并由此构成战后初期的世界主要矛盾。
(2)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影响和谋求利益的全球性战略目标,从而引起利益的交叉和战略构想的冲突。在雅尔塔体系所划定的东西方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带,双方的利益直接碰撞,矛盾格外尖锐,甚至走到战争的边缘。但是由于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为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的各国人民的反对,而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所以冷战就成为美苏争霸和两大阵营对抗的主要方式。
(3)在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中,美国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因此美国比苏联具有更强烈的争霸意识,而苏联则处于防守反击的地位,美国是以反对苏联共产主义扩张借口,掩盖它向欧亚非中间地带的扩张。

26.简述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外政策两重性的原因。
 战后初期即苏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概括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具有双重性,就其积极方面也是主要方面而言,苏联首要的国家战略目标是巩固二战的胜利成果,争取一个较为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为遏制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力确保国家安全创造条件。其次是不断巩固和加强东欧这块社会主义前哨阵地,严防帝国主义的插手干预。第三,苏联竭力防止德日重新武装、东方再起,再度成为新战争的策源地。但是,当时苏联对外政策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苏联过分的考虑的自己的安全和民族利益,犯有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错误,如干涉别国内政,割占东欧国家大片领土,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本身的威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苏联在二战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好战政策以及斯大林对战后初期的战争形势的严重估计是导致苏联对外政策两重性的原因。

27.试析杜鲁门公平施政的内容及其实质。
1949年1月,杜在提交给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纲领包括制定就业法案、控制通货膨胀、建造廉价公共住宅、实行国民健康保险、提高最低工资限额、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等。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是就业问题。杜鲁门大肆鼓吹所谓的公平施政,说美国居民的每个阶层和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其日益增长的繁荣中获得他们公平的一份。公平施政实质上是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扩大其目的在于用国家干预的手段通过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缓和阶级矛盾,防止社会改革,同时延缓经济衰退,并最大限度的促进私营企业的生产。此外,也是为抵制社会主义国家消除剥削和施行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对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的影响,为其冷战政策和全球霸权主义服务。

28.简述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体系的最终形成、确立是在二战后,促进其形成的因素有三点:首先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排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接受国际干预和调节。第二,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战争中需要通过国家利用非常手段来调动社会经济潜力为战争服务,这就使大量基础工业部门集中到政府管理之下,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第三,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把国家垄断资本推向体系化和成熟。由于危机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因此只有靠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

29.简述二战后联邦德国出现经济奇迹的原因。
1952年,联邦德国经济的主要指标均已超过战前水平,顺利实现了经济复兴计划,开始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在1952-1965年的13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速度均保持在9.8&左右,增长速度一直居西方国家首列。而消费物价的年上涨率却保持着低水平。促成联邦德国出现经济奇迹的因素较为复杂,但一些基本因素是很明显的。从政治角度看,基督教民主联盟长期执政,形成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政治气候,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从经济政策角度分析,德国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好,企业布局、人员素质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而马歇尔计划援德资金的合理使用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促使联邦德国尽快完成经济模式转轨,对经济发展起了稳定和促进作用。再加上长期保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增长以及非军事化立国的战后政策,这些都使得联邦德国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从事经济建设,促进工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30.简述蒙巴顿方案对印巴两国带来的影响。  
根据蒙巴顿方案,1947年8月14、15日,巴基斯坦、印度先后宣告独立,它们的独立结束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印度次大陆长达190年之久的直接统治,但也给独立后的印巴留下了严重的祸根。英国在准备移交政权的过程中继续施展其传统的分而治之政策,它极力扩大国大党与穆蒙之间的分歧以及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于是一场宗教大仇杀在加尔各答、孟买等地发生,据估计约有50万人在相互殴斗残杀中死去,同时形成了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印巴难民问题。加之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定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相隔1600公里,而恒河、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了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问说争端问题。特别是克什米尔土的归属问题,更是造成了印巴间的严重对立。两国间多次爆发战争,加之外部势力的插手,克什米尔争端长期得不到解决而愈来愈复杂化。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