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凡尔赛合约: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签订了《参战各国对德合约》,即凡尔赛合约。主要内容有: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罪责,重新划定了德国疆界,使德国在欧洲大陆丧失了13.5%的领土和10%的人口;剥夺德国全部领土和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势予以瓜分,德国不得拥有陆海军舰兵力,并要支付巨额赔款。该合约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对战败的德国的一次掠夺,是一次分赃合约。
2. 国际联盟:是国际资产阶级在总结一战前国际政治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构想而成立,其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的国际新秩序,防止再次发生世界大战。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在十四点原则演说中正式提出这一设想。1920年1月国联正式成立,它旨在处理全球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3. 魏玛共和国:1919年建立的德意志共和国因采用魏玛宪法故名,是资产阶级容克地主专政的国家。最初由社会民主党执政,1925年后,逐渐落入军国主义分子手中。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魏玛宪法实际上被废除,共和国结束。
4. 希特勒啤酒馆暴动:1923年1月,法比军队占领鲁尔地区,造成德政局动荡,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认为夺权时刻到来,于11月8日趁巴伐利亚邦长官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馆集会时率领冲锋队员闯进会场,企图推翻政权。由于纳粹的力量还很薄弱,没得到大资产阶级和保守派的支持,这次暴动很快被平定下去。
5. 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德比法英意波捷七国代表在瑞士小城洛迦诺举行国际会议并草签了最后议定书和其他七个条约,总称为洛迦诺公约。主要内容有:德法、德比之间的领土维持现状,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他们之间的一切争端;法波、波捷相互保证条约规定如缔约之方受到德侵略,彼此立即支援;德被允许加入国联。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作为一个平等国家的前提下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作的又一次较大调整。
6. 非战公约:1928年8月27日,德美英法日等15个国家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又称《百里安—凯洛格公约》。内容是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后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之间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处理或解决。该法在国际上奠定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并成为二战后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7. 道威斯计划:由于赔款危机导致了鲁尔危机,战胜国赔款要员会组成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的委员会负责研究德国赔偿问题。1924年4月,道威斯委员会提出该计划,主要内容是由美英向德贷款8亿马克,帮助其实现预算平衡。要求德在第一年赔款6亿马克,逐年增至第五年偿25亿马克,赔款的主要来源是关税、间接税、铁路收入和工业税收,规定德的国家预算货币对外支付以及缴纳赔款等均需受外国代表的监督。该计划稳定了德国经济,增长了其国力,1930年被杨格计划取代。
8. 杨格计划:1928年,德提出修改道威斯计划的要求,第二年协约国重新组织委员会,以美国经济专家杨格拟定了新的赔款计划,即杨格计划,并于1930年1月在海牙会议上通过。该计划将德国赔款总数减为1139亿马克,在59年内还清,取消了对德国国际监督,赔款方面的一切清算是以美操纵的国际清算银行经手。它为进一步加速德国经济军事潜力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9. 华夫脱党:一战后,埃及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1918年11月,民族领袖柴鲁尔把立法议会的代表和各爱国阶层的代表们组织成:“埃及代表团”,其阿拉伯语为华夫脱,因而埃及现代史上称这个新的民族主义政党为华夫脱党。其宗旨是用和平、合法等手段实现埃及的完全独立。经过近30年的斗争,柴鲁尔和他领导的华夫脱党组织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 卡德纳斯:1934-1940年出任墨西哥总理,任内鼓励并依靠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土地国有化运动和教育改革等,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是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后的一系列护宪运动的最高峰。它的民主思想及其实战是他成为20实际30年代拉丁美洲社会思潮的代表着之一。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