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军舰缅因号在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发生爆炸,以此为借口,美西战争爆发。战争以美国获胜而结束,双方签订了《巴黎合约》,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美西战争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行的一切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
2. 门户开放政策:1899-1900年,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向英法等列强先后发出两商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列强应承认他国在本国势力范围内享有同等的关税、通商等权益。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它的发展标志美国对华政策的新阶段,即开始奉行独立的帝国主义大国阶段。
3. 日俄战争:1904年2月,日本海军偷袭旅顺俄国军队,同事在仁川登陆,日俄两国战争正式爆发。随着战争进程,旅顺口失陷和波罗的海舰队被歼灭,俄军败局已定。1905年9月,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合约》。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它不仅对日俄两国,而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4. 马斯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1914年9月5日战役打响,德军和英法联军双方共投入兵力150万,前后持续8天,以德军第一次撤退和失败、连军队取得胜利而告终。该战役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德军在六周内打败法军的计划破产。
5. 日德兰海战:一战爆发后,德国海军主力一直避免与英国海军决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双方海军主力在日德兰海岸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一次海战,英国出动了约4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此战后,英国的损失虽然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6. 四月提纲:1917年2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4月17日,刚回国的列宁就在布什党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提纲,即著名的《四月提纲》。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制订了一整套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7. 布列斯特合约:1918年3月3日,由新生的苏俄同德奥集团双方签订,它使苏联俄国失去了大片土地,并支付巨额赔款,但该合约是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8.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是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在列宁的努力和领导下,于1919年3月在莫斯科建立,其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推翻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原有组织形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第三国际于1943年6月正式解散。
9. 基尔水兵起义:1918年10月,德国海军司令部下令远洋舰队出海与英国海军决战,引起广大水兵极大愤慨。11月3日,基尔港水兵举行集会,要求结束战争,要求和平自由,并很快发展为武装起义。
10. 十四点计划: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讲演中,提出了号称世界和平的纲领的十四点原则,体现了美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设想。如:战后的世界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抵制并消除苏俄的布尔身为主义影响,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自由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主国家,以及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这个文件是美国企图冲出美洲,对长期以来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发出的公开挑战和冲击,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