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述题
1.从基督教起源角度看基督教与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之间的关系。
A.基督教与希伯来文化的关系:犹太教为基督教提供了圣教历史、基本律法、一神信仰和罪孽意识等东西,但是基督教也超越了犹太教狭隘的民族主义藩篱和法律主义限制,突出了唯灵主义、信仰主义和彼岸主义等特点。
B.基督教与希腊文化的关系: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主义为基督教奠定了重要的神学基础,使基督教摆脱了犹太教的直观性而成为一种具有深刻的形而上学根基的神学体系,但是基督教却用神秘主义冲淡了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成分,以神学取代了哲学。
C.基督教与罗马文化的关系: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苦难史,它以唯灵主义和理想主义来对抗罗马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虽然基督教在313年以后获得了合法性,但是它与罗马文化之间始终处于格格不入的抵牾状态,这种矛盾甚至一直持续到中世纪和近代。
D.综合而言,基督教汇聚了多种文化因素,它把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以及罗马文化复杂地融为一体,并且表现出一种超越性的特点。因此,基督教文化本身就是各种文化相交融的一个历史结果。
2.结合新教三大主流派的具体情况来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文化变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A新教的三大主流派分别是德国的路德宗、英国的安立甘宗和瑞士的加尔文宗;
B.路德率先发起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格局。路德通过“因信称义”思想倡导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把信仰变成了个人的事情;
C.安立甘宗的改革是由英国国王从上至下的进行的,它把国王的权力提升到罗马教会之上,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和立宪政治的发展,并且通过教产还俗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发展。
D.加尔文宗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天职”观念使得日常工作获得了一种宗教意义,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合理主义根据。
E.新教三大流派的上述改革在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改变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状态,客观上导致了西方社会的彻底更新和资本主义文化的产生。
3.分析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差异。
A.希腊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和谐之美,塔座为西方文化的摇篮,将一切矛盾的东西都融为一体,灵与肉、理想与现实等矛盾尚未发展到对立的程度,因此希腊文化具有一种原始的或童稚的美感;
B.罗马文化对希腊文化多有模仿,但是罗马文化却具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它把希腊文化的和谐之美片面地推向了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极端,虽然罗马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和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在精神方面却极为困乏。
C.基督教文化是以一种否定的方式从罗马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它的文化精神与罗马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即以一种唯灵主义和彼岸主义与罗马文化相对立。但是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这种唯灵主义的理想并未能真正落实到教会实践中,其结果导致了基督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二元分裂和普遍虚伪,最终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D.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可以看作是对希腊文化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片面发展,到了近代,西方文化才走向了一个历史的合题,即试图在一个新起点上将三种文化辩证的统一起来。
4.论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这两场思想运动的实质及其对西方近代文化的不同影响。
A.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发生于北部欧洲拉丁语世界、特别是意大利地区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主张恢复自然人性的尊严和感性享乐的权利,它的基本特点是用人性的东西来取代神性的东西,用世俗生化来取代基督教的天国理想。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产生了一批专门研究“人文学”的学者和艺术家,这些人被称为人文主义者,他们以文学艺术作品为表现手段,充分讴歌了人间生活和自然人性之美,揭露了罗马天主教会和神职人员的腐败虚伪。最重要的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
B.宗教改革是16世纪发生于北部欧洲即日耳曼语世界中的一场文化变革运动,它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虔诚质朴的德国基督教徒对罗马天主教会腐败行径的道德愤慨,也有北方日耳曼民族与南方拉丁民族之间由来已久的政治、经济矛盾。宗教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纯洁信仰后和重建道德,但是它同时也是导致民族国家的崛起和世俗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罗德宗、安立甘宗和加尔文宗等三大主流教派。
C.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了人性的尊严,试图用感性的成分来充实基督教信仰,但是这场运动的结果却主要局限与文学艺术领域,其影响层面也仅限于感性方面;宗教改革运动则具有更深远的历史影响,它导致了罗马教会一统天下格局的分裂,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崛起和世俗经济的发展,并且把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文化基础。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资料—论述题【点击直接下载】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