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
1.简述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意象。
A.命运是希腊悲剧的基本主题,它是潜藏在悲剧主人公的自由行动背后的一种决定论力量,最典型的的命运悲剧如《俄狄浦斯王》等。
B.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在稍后的希腊哲学中发展为决定本质的力量,其实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2.布匿战争
A.布匿战争是罗马人对外扩张的第一场战争,其对手是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该战争共打了三次,以罗马的最终胜利和迦太基的灭亡而告终。
B.布匿战争加速了罗马对外扩张的步伐,成为罗马称霸地中海世界的序幕。
3.哥特式建筑
A.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信仰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体现为哥特式教堂建筑。
B.哥特式建筑以纤巧诡异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一种交织着痛苦与希望的宗教精神,充分展现了基督教的救赎理想。
4.宗教宽容
A.16世纪宗教改革导致了战争,到了17世纪中叶《斯威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以后,宗教宽容取代了宗教冲突而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精神。
B.宗教宽容构成了西方近代科学理性和民主政治生长的温床,宽容精神首先从宗教领域开始出现,继而发展为一般性的宽容,从而科学和民主的成长成为可能。
5.神人同形同性
A.神人同形同性是希腊多神教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自然宗教的朴素特征,使得希腊神话具有十足的魅力。
B.同形指诸神具有人的形体,同性是指诸神具有人的性情。
5.前三头同盟
A.前三头同盟是指罗马共和国晚期克拉苏、庞培、凯撒三人缔结的政治同盟;
B.前三头同盟的出现标志着罗马共和国已经走向没落,骑士阶层开始公开的与元老院相抗衡,并且逐渐控制了罗马共和国的命运。
6.阿维农之囚
A.公元1305-1377年,法国国王使用武力把天主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之久的教廷被囚阿维农的历史;
B.阿维农之囚是罗马教会与世俗王权斗争中所经历的一次奇耻大辱,它标志着中世纪教会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绝对权威开始发生动摇,民族国家开始崛起。
7.因信称义
A.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神学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只有信仰才是得救(称义)的唯一根据;
B.“因信称义”思想的意义在于,与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宣扬的各种善功称义思想针锋相对,反对通过买卖赎罪券等活动来达到称义的目的的虚伪主张。
8.修道运动
随着基督教的国教化,到了4世纪末,基督徒已经在罗马人口中占有多数。主教们开始为它的纯洁问题而忧虑。修道运动的最初是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状态,它的本义是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基督教的圣徒们为了上帝的缘故而折磨自己的肉体,以独身、清贫、禁欲和脱离尘世的沉思冥想来与骄奢淫逸的罗马生活方式抗衡。
9.自然神论
当理性在近代开始要求自己的独立权时,它最初是披着一件宗教形式的外衣的,这种宗教形式就是自然神论。自然神论是17世纪源于英国、普遍流传于西欧各国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理性信仰。它并不反对基督教的上帝和耶稣,但是却对上帝的本质和耶稣的寓意进行了合乎理性的解释。
10.弥赛亚运动
“弥赛亚”一词源自希伯来文,希腊文译作基督,本意为受膏者或上帝祝福的人。在犹太人弥赛亚与君主、救世主同义,每当犹太人受到本民族或异族的统治者的压迫和欺凌,生活的痛苦也使民众相信,这就是世界末日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救世主马上就要降临了,但该运动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简答题【点击直接下载】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