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8年10月自考《认知心理学》串讲—第九章

发表时间:2018-10-18 14:25 来源:江苏自考网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九章 问题解决


一、每个问题都包含这样三个特征P218
1. 初始状态:它描述了问题开始时的情境;
2. 目标状态:当问题得到解决时,人们达到目标状态;
3. 障碍:它描述了一些限制,这些限制使得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迈进有困难。

二、同差生相比,好学生更有可能在最初的阶段上花更多的时间,他们会话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然后,他们花更上的时间实际解决一个问题。P220

三、理解问题的两个步骤:P222-223
1. 注意重要的或相关的信息,而忽视无关的材料。
2. 确定如何表征问题。

四、问题空间:对于一个问题解决者来说,所出现的所有可能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解决办法将不被包括在问题空间里。应注意,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P226

五、在问题解决活动中,人们使用得最为广泛的策略是手段-目的分析和类推。P227

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含4个方面):
1. 专业知识:①知识基础; ②记忆; ③表征; ④问题解决途径;
⑤对初始状态进行精细加工; ⑥速度和准确性; ⑦元认知技能。
2. 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指一种心理上的惯例或不动脑筋的强化。Luchins(1942)的水罐问题是有关心理定势的经典试验。)
3. 功能固着(Duncker(1945)的蜡烛问题。)
4. 问题的性质:①顿悟 ②非顿悟问题。P236
① 顿悟-自上而下加工对问题解决不利,语言干扰顿悟问题的解决;
② 非顿悟-受益于于自上而下加,语言有助于非顿悟问题的解决。


认知心理学—第九章.docx【点击直接下载】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