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8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笔记—主观题

发表时间:2018-10-16 14:22 来源:江苏省自考网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主观题


1. 联系实际叙述我国当前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缓解和解决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改革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我们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结构的同时,必须改革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C. 发展科学技术。社会问题防治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
D.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后顾之忧。各级人民政府都应该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坚强民众教育、医疗、养老负担
E. 建立社会预警系统(包括:调查研究机构、检测机构、社会干预中心、社会支持网、社会保障体警示教育体系)
F. 发挥舆论的作用,揭露时弊和社会问题,鞭挞假丑恶,弘扬正气
2. 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A. 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B. 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失
C. 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D. 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E. 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3. 社区发展的原则
A. 民主原则
B. 民众需要原则
C. 自立原则
D.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E.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重的原则
4. 简述我国社区发展的基本任务: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减轻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5. 简述社会的特征
A. 以人为主体
B. 以人们物质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C. 以人与人交往作为纽带
D. 社会源自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6. 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A. 社会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它有六个基本内涵:1.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两次社会转型2.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3.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深刻变化4.国民文化和健康素质的大幅度提高5.国内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根本改善6.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
B.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
C. 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持续的国际竞赛,包括不同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赛,以及国内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7. 阐述消费的社会学理论
A. 韦伯的生活风格理论认为:消费方式使潜在的阶级差别明显化,形成生活方式不同的地位群体
B. 凡勃仑的炫耀性消费理论认为:赋予的上层阶级通过物品超出使用和生存所必须的浪费性,奢侈性来向他人炫耀自己的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名誉
C.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论认为:进入最求个心的社会,而个人的获得就在于自己的消费物品不同于他人的消费物品
8. 社会抑制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A. 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上
B. 表现在稳定各种社会关系上
C. 体现在制止社会生活中各种失控现象方面
9.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5次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的典型特征
A.1949-1956年,以对新中国以前的社会阶层结构进行重塑为标志
B.1957-1965年,多为二元身份体系之间的界限相对稳定,跨越身份边界的流动十分困难
C.1966-1977年, 整个社会的社会流动严重偏离了正常轨道
D.1978-1991年,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发生初步转化
E.1992年至今,不同阶层所处的等级位序确立
10. 联系实际论述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
A.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人际关系网络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
B. 强关系指个人的社会网络的同质性较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弱关系的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差异性较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情感维系。如公司上下层职员之间
C. 关系的强弱决定论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
D. 边燕杰对天津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劳动者经常通过强关系而非弱关系寻找工作渠道。在中国,强关系可以创造链接其他没有联系的个人的网络桥梁
11. 简述社区的发展规则:
A. 民主的原则
B. 民众需要的原则
C. 自力原则
D.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E.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
12. 简述家庭功能的变化
A. 家庭功能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涵的演变、功能外移、旧功能的消失和新功能的出现,以及家庭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等。当发生社会变革时,家庭功能相对来说是最先随之变化的,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家庭的许多基本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
B. 经济功能弱化
C. 抚育和社会化功能外移动
D. 家庭的生育偏好开始改变
E. 养老功能的挑战
13. 简述社会学研究阶段的主要工作
A. 选择研究题目,有新意,要适中,可操作
B. 初步探索,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接触研究对象,做到心中有底
C. 建立研究假设,做出理论解释,明确概念,制定研究方案
D. 组织工作,包括研究人员的组成和培训,以及协作单位的沟通等
14. 简述我国当前社区发展的的基本任务
A. 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进一步
B. 完善促进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建设
C. 减轻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15. 简述社会化的内涵: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的主动选择与能动调试的统一过程,其内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A. 时间上:是个人社会化设计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B. 内容上:个人社会化关注个人作为社会一员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
C. 关系上: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16.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A. 社会流动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B. 社会结构从封闭到开放
C. 社会流动呈现向上流动趋势
D. 当前中过社会流动仍然受制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带有明显的转型特点
E. 当前中国的社会流动正在表露出一些不利于社会开放、公正的消极趋向;一是阶层流动的代际继承性增强;二是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主要资源出现向上层聚集的趋势;三四一些拽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17. 简述社会网络的特征:普遍性、多重性、多向性、滚珠性、隐蔽性
18. 简述社会化的特征
A. 社会以人为主体
B. 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C. 社会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纽带
D. 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19. 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A. 结构-功能主义分析:强调家庭的功能对整个社会福利以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B. 社会冲突理论分析:强调家庭中以两性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
20. 失范理论的基本观点:
A. 默顿建立了失范理论来解释偏差行为的产生
B. 默顿认为存在两种社会规范:社会对个人追求目标的规范,另一种是对个人追求目标所使手段的规范
C. 当社会成员经过社会化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目标后,社会会同时又为其提供了追求这些目标的手段。此时目标和手段之间是平衡的。问题就在于社会成员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目标,却无法获得实现这些目标合乎规范的手段,这时候就产生了失范
D. 社会失范会让人们处于失范性紧张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默顿认为人们 可能有五种适应方式,即:遵从、革新、退缩主义、形式主义、反叛。除遵从(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获取社会鼓励的目标)外,都被思维偏差行为。革新(为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取不被社会认可的方式,甚至违法行为)、形式主义(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是仍然遵从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退缩主义(放弃社会认可的 目标和手段)、反叛(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试图从个人现状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手段来代替)
21. 社会网络的特征:普遍性、多重性、滚珠性、多向行、隐蔽性
22. 简述现代化的特征
A. 社会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
B.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
C. 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持续到国际赛事
23. 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A. 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上
B. 表现在稳定各种社会关系上
C. 体现在制止社会生活中各种失控现象的方面
24. 简述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正面影响
A. 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选择权
B. 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青少年在接受了多元文化的感染后,增加了文化素养,形成了心中的“世界地图”,少了一些区域偏见
C. 有助于青少年更好的了解社会规范
D. 虚拟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与人沟通的互动环境
 
     补充知识负面影响:
A. 网络环境形成角色不清和角色中断的后果,造成精神失控
B. 网络法制不健全,导致网络犯罪的大众化,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C. 网络文化冲突带来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虚拟人际交往导致实际生活中人际交往越来越少
25. 论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A. 社会控制是对人的行为加以指导和约束的过程。社会控制过强会牺牲个人利益,而社会控制过弱就会牺牲社会利益。所以社会控制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也就是要避免社会过控和社会失控
B. 社会过控是指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和自由要求
C. 社会失控是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自由散漫性相对提高
D. 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
26. 阐述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冲击
A. 经济上: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贸易
B. 政治上: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的霸权地位,引起他们的恐慌
C. 文化上: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
(1).西方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2).一些腐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D. 国家安全上: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并不乐观
应对策略:
A. 首先,必须明确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并以此制定全球战略
B. 其次,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展自己
C. 再次,增强综合国力以确保国家安全
D. 总之,要以客观积极的态度融入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促使更加公平、平等的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27. 简述消费的特征:消费的四个属性:经济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
28. 简述近年来我国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A. 性观念多元化,婚前性行为,非婚同居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
B. 地位平等化,中国人的家庭平等观在不断上升
C. 行为理性化,在家庭与个人的关系上,家庭成员的自我意识在进一步增强,家庭利益至上的传统观点已经动摇,在恋爱择偶问题上,注重个人内涵素质重于家庭背景
29. 简述农村社区的特点
A. 人口密度低
B. 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C. 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D. 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30. 简述社会学方法论讨论的问题:
A. 社会现象的性质
B.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
C. 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1. 阐述如何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
A. 规划上:要科学。建立起布局合理的城整体性,把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放到现有的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
B. 规模上:要适度。建设规模大小,占地多少,基础设施布局等,应当严格的进行论证
C. 环境上:要注意保护。小城镇建设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是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战略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D. 机制上:要建立健全健康发展的机制体制机制。建立与城镇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公共服务等制度;加大建设投入等


社会学概论—主观题.docx【点击直接下载】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