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8年10月自考《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串讲八

发表时间:2018-09-27 15:52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一. 细菌的大小——以微米 (μm)为测量单位——光学显微镜观察。 
二. 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形菌)。
三. 细菌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须的,为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包括:
1. 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膜外层,坚韧且有弹性的结构。
(1)主要功能: ①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② 维持细菌固有形态;③ 为细菌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④ 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和机械阻挡作用;某些成分与致病性、抗原性及吞噬体敏感性有关。
(2)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
(3)根据细胞壁的结构核化学组成不同,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P123 坚韧度 肽聚糖(共有) 磷壁酸 外膜 细胞壁特有成分 染色
革兰阳性菌(G+) 较坚韧 较厚(一层) 磷壁酸 紫色
革兰阴性菌(G-) 较疏松 较薄(多层) 脂多糖(LPS) 红色
(4)青霉素和溶菌酶对细胞壁的作用
① 青霉素的抑菌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作用机制相同,作用点不同。
② 溶酶菌的抑菌机制:破坏肽聚糖骨架,引起细胞裂解,达到杀菌作用。
(5)细胞壁缺陷细菌:L型细菌;原生质体;原球体。
2.细胞质膜——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半渗透性的生物膜
(1)主要功能:渗透和运输、生物合成(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等)、呼吸作用、参与细菌分裂。另外,细胞膜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主要成分是脂类双层,镶有蛋白质。
3 细胞质——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⑴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⑵ 胞浆颗粒:储藏营养。异染颗粒:染成与细菌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
 ⑶ 糖原粒与淀粉。
4 核质——为双股环状DNA,有染色体功能,控制各种遗传性状。  
四. 细菌的特殊结构(与致病性有关的是荚膜和菌毛)
1.荚膜——保护菌体,免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引起蛀牙。
2.芽胞——对不良环境有极强抗性的休眠体,主要由杆菌产生,抵抗力强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3.鞭毛——运动器官,运动具有方向性,可使菌体向目标物移动,或逃离有害物质
4. 菌毛——普通菌毛能使细菌固定在宿主粘膜细胞表面,而侵入细胞内,与细菌定植有关。性菌毛能将F菌的某些遗传物质转移给F菌,使后者也获得F菌的某些遗传特性。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一.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

营养物质 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酸碱度 大多数在pH 6.8~7.4
温度 大多数为37℃,在15~40℃也可能生长 气体 氧气、二氧化碳
二. 细菌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细菌在有限体系中的生长称为群体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的均属变化规律的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药理学实验)、稳定期(观察芽孢)和衰亡期。
第四节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细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形态上分为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
第五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感染,又称传染,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致病性,指病原菌能引发机体产生疾病的能力。
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1.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微生物与宿主间以及微生物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通常对人体无害。
2.条件致病菌亦称机会致病菌,指一般不引起宿主疾病,但是某些特殊的条件下课致病的细菌,其中多为寄居在人体的正常菌群。

二、 细菌的致病性(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数量以及途径有关)
毒力指细菌致病力的强弱,包括侵袭力及毒素二部分。
(1)侵袭力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物质是荚膜及微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
(2)毒素是指细菌产生的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
来源 革兰阴性据 革兰阳性及阴性菌
存在部位 细胞壁成分,细胞崩裂后解放 从活菌分泌到细胞外,少数崩裂后解放
化学成分 糖脂类物质(脂多糖LPS) 蛋白质
热稳定性 250℃,30min 60~80℃,30min
毒性作用 相对弱,毒性效应大致相同 强,对作用部位有较强选择性
抗原性 弱,刺激机体产生抗菌性抗体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抗体
免疫原性 弱,不能脱毒成为类毒素 强,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
△ 外毒素(分类)——神经毒素:破伤风毒素和肉毒毒素。
                 ——细胞毒素:白喉毒素。
                 ——肠毒素:霍乱毒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产生的毒素。
△ 内毒素是G—菌的主要毒力因子,轻者都能引致发热。

三. 感染的类型——
1.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菌侵入机体后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的感染类型
2. 潜伏感染,机体与致病菌在作用过程中暂时平衡。
3. 显性感染。按病情轻重缓急不同,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按病变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又分为四种常见类型:
(1)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并未在血液中繁殖或繁殖量极少且无明显中毒症状。(伤寒早期)
(2)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机体产生严重中毒症状,如高热、白细胞增多和肝脾肿大等。(炭疽等)
(3)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进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或由于细菌死亡、崩裂所释放的大量内毒素进入血液并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白喉病毒症和破伤风病毒症等)
(4)脓毒血症:化脓性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肝脓肿、肾脓肿和皮下脓肿等)
4. 带菌状态,当机体受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菌并未消失,而是在体内继续存留一段时间,与什么免疫力处于对峙状态。(伤寒、白喉等)
第六节 细菌的检查方法(直接涂片→培养鉴定→形态菌落)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