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8年10月自考《金融市场学》考前串讲(第十二章)

发表时间:2018-09-20 16:05 来源:江苏省自考网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十二章 金融市场监管


一、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监管:是由金融监管当局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金融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金融企业和金融产品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2、非现场检查监管:又称非现场监测,是按照审慎性原则进行监管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而言,非现场检查监管是指监管机构通过手机金融市场机构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数据,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如各种模型与比例分析等),研究分析金融市场机构经营的总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合规情况等,发现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稳健性经营情况进行评价。
3、现场检查监管:是金融市场监管当局实施监管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由金融市场监管当局指派监管人员进入金融市场机构经营场所,通过查阅各类财务报表、文件档案、原始凭证和规章制度等业务资料,核实、检查和评价金融市场机构的合法经营情况等。


二、简答题

1、结合实际分析金融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答:由于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其经营活动具有作用力大、影响面广、风险性高等特点,因此依法对金融市场实施有力和有效的监管,既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内在要求,又是由金融市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来看,在现实经济运作中,由于存在着垄断、价格黏性、市场信息不对称、外部负效应等情况,竞争有效发挥作用的各种条件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经常性的“市场失灵”。(二)金融业的特殊性。金融市场监管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②金融业存在巨大的内在风险; ③金融业具有公共性。

2、简述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答: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一)维护金融市场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二)保护存款人与投资人的利益。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一)依法监管原则;(二)合理性原则;(三)协调性原则;(四)效率原则。

3、金融市场监管的方法有哪些?
答:(一)非现场检查监管;(二)现场检查监管。

4、简要分析美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及其特点?
答:美国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负责的分业监管,分为联邦管理系统和州管理系统两部分。其特点:(一)分业监管体制;(二)双线监管模式;(三)明晰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5、日本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和特点。
答:日本在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的建设上,一直将美国模式作为范本,在战后实行分业监管体制,但在20世纪末,为顺应金融业的发展,同英国一样实施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转变为混业监管体制。其特点:(一)突出金融市场监管的独立性;(二)从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向缩小行政监管的范围转变,逐步增强市场约束在监管中的作用;(三)分业监管与功能监管的统一,高度重视分业监管的优势,更加注重功能监管。

6、英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和特点。
答:1997年10月,英国金融服务局成立,标志着英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由分业监管模式转变为混业监管模式。其特点:(一)金融市场监管的权力高度集中;(二)快速而彻底的体制改革;(三)温和的监管理念;(四)金融市场监管的只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建立了金融市场监管制衡机制。

7、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的比较。
答:(一)监管成本:分业监管成本过高,比如英国的原有分业监管体制;混业监管的成本低,可实现规模经济,如北欧和英国等国家在实行混业监管之后。(二)监管效率:分业监管的效率低,会出现重复监管或监管真空;混业监管在资源配置可以实现效率最优,弹性较大,监管当局在行使其监管职权时,只需通过自身对金融市场风险的判断和立场,通过必要的监管手段实现一定的监管目标。(三)监管目标:分业监管很难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整体监管目标;混业监管的监管目标简要而明确。(四)监管能力:分业监管具有专业化优势;混业监管有规模效应,其监管更具安全性;(五)监管协调:分业监管需要协调;混业监管不存在监管部门之间的冲突,矛盾只存在于监管机构的内设部门之间,协调起来较为容易。

8、金融市场监管变革的趋势。
答: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监管模式变革呈现出以下趋势。(一)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二)从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三)从单向监管向全面监管转变;(四)从封闭性监管向开放性监管转变;(五)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并重;(六)从一国监管向跨境监管转变。

9、论述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答:(一)中央银行行使金融监管职能的初始阶段(1985-1992年);(二)整顿式、合规性监管的阶段(1993-1994年);(三)金融市场监管有法可依的阶段(1995-1997年);(四)金融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深化阶段(1997-2003年);(五)“一行三会”金融市场监管模式阶段(2003年至今)。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的现状:(一)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二)银监会的监管职能;(三)证劵会的监管职能;(四)保监会的监管职能。

10、试分析我国现行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答: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趋于复杂,金融市场机构的业务边界逐渐模糊,分业多边监管的模式受到挑战。(一)国内混业经营的现实要求已经使分业监管的业务基础发生变化:①银行、证劵、保险业具体业务的日益混合与渗透使分业监管的难度加大;②金融控股公司热潮的兴起,使分业监管的难度加大。(二)外资金融市场机构的涌入使我国监管模式面临挑战;(三)混业经营趋势使得我国现行分业监管体制所隐含的问题日益突出。
其对策建议:(一)建立未来统一监管的构想;(二)推动监管的市场化发展;(三)完善“三会”的监管体系。


三、选择题

1、“一会三会”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发布并履行与其职责有关的命令与章程;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监督管理黄金市场;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经理国库;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整、分析和预测;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能等。

3、证监会的主要职能有:研究和拟定证劵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起草证劵期货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统一管理证劵期货市场,按规定对证劵期货监督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监督股票、可转换债券、证劵投资基金的发行、交易、托管和清算;批准企业债券的上市;监管上市国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活动;监管境内期货合约上市、交易和清算;按规定监督境内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监管上市公司及其有信息披露义务股东的证劵市场行为;管理证劵期货交易所及其高级管理人员;管理证劵业协会;监管证劵期货经营机构、证劵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劵登记清算公司、期货清算机构、证劵期货投资咨询机构;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审批基金托管机构的资格并监管其基金托管业务;制定上述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证劵期货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监督境外机构到境内设立证劵机构、从事证劵业务;监管证劵期货信息传播活动,负责证劵期货市场的统计与信息资源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劵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并监管其相关的业务活动;依法对证劵期货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罚。

4、保监会的监管职责主要有:拟定有关商业保险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依法对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依法查处保险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推动保险业改革,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促进保险企业公平竞争;建立保险业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促进保险企业稳健经营与业务的健康发展。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