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安诗歌
6.曹丕
(1)简介: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2)诗歌的语言特点:
①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尤善写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燕歌行》即是代表。
②曹丕的一些述怀之作,清峻悲凉,如《善哉行》。
7.蔡琰
(1)简介:字文姬,今传蔡琰诗三首,五言、骚体《悲愤诗》各一首,载《后汉书·烈女传》;《胡笳十八拍》一首,载朱熹《楚辞后语》并郭茂倩《乐府诗集》。
(2)《悲愤诗》的内容:五言《悲愤诗》长达 540 字,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开头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之后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 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尤其是别子一段,通过孩子的童稚口吻、观者的唏嘘呜咽、同辈的绝望哀鸣,写出一幅目不忍睹的情景(……邂遑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我“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侧,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 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忽生狂痴。号泣手抚摸,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别离。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郗嘘,行路亦呜咽。)
(3)《悲愤诗》的艺术特点: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
①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的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
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
③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字字血泪,真实生动,深切地反映了汉末动乱年代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有史诗般的效果。后人如杜甫的《北征》等诗均受其影响。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