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两汉辞赋
6.西汉初期辞赋创作趋向: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由骚体到赋体的发展。贾谊和枚乘的作品代表了这一发展过程的前后两端,其他作家则大抵呈现为过渡状态。
7.司马相如的赋作:《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以及抒情述志的赋作《哀秦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等。
8.《天子游猎赋》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虽有二名,实为一篇,统称《天子游猎赋》。《天子游猎赋》除采用问难的结构、整齐排偶的句式这些典型的大赋格式外,还有以下特征:
(1)丧失了真情实感。在《天子游猎赋》中,找不到充满激情的作者的影子,看不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切身感受,感觉不到作者的喜怒哀乐。
(2)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有繁复的空间排比:不只是方位的排比,也包括段落的排比、句子的排比和词藻的排比。
(3)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 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4)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天子游猎赋》的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在于逞竞才学和炫耀文字。
9.《长门赋》
(1)将陈皇后的遭际与作者自己的悲凉巧妙融合,抒写悲郁孤愤之情。
(2)抒情手法纯熟。先以简短语句总抒困境和感受,继之以情景交融的婉曲抒发。
10.扬雄
(1)作品:《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又称《羽猎赋》)《长杨赋》。此外,扬雄的赋作还有《蜀都赋》《太玄赋》《逐贫赋》《酒赋》《解嘲》《解难》等,其中《蜀都》《甘泉》《河东》《校猎》《长杨》五篇大赋,是扬雄辞赋的代表作。
(2)扬雄五篇大赋的特点
①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写祭祀,如《甘泉》《河东》二赋;把笔触从京师移到了外郡,从苑囿、田猎转而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3)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4)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
①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的雄伟、物产的丰饶,《甘泉》《河东》二赋专写天子祭祀,《校猎》《长杨》二赋专写天子田猎。)
②“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他并不直接指责成帝的错误,也不直言自己的真正思想,而往往有意曲解帝王的行为,或者把帝王描摹成他理想的模样(如《校猎赋》写成帝广施仁政),以此来婉转地表达他的思想。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