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1.《史记》
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规模宏大的通史。司马迁参照前代多种史著,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
(2)表:依年月摘记大事。
(3)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
(4)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
(5)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核心部分,它们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而表、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
2.《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人物传记是以人物为核心,贯串事件。这要求它既要保证历史事件叙述的完整和真实,又要展示历史人物在事件中悲欢离合的命运和鲜明性格。司马迁采用了以下方法:
①通过精湛的剪裁功夫来实现上述目的。如《李将军列传》,作者精心选择和安排的主要事件和典型细节相互配合,既鲜明又完整地表现了李广思想性格、生平际遇的特点和全貌。
②“互见法”: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如《史记·信陵君列传》。在这里,司马迁着力渲染魏公子无忌自卑身份与夷门监者侯嬴交游。同篇中还写了他如何与市中屠者朱亥交游, 如何“从博徒,卖浆者游”,鲜明地突出了他礼贤下士的性格特点。在《范雎蔡泽列传》里,司马迁记叙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经历完整,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展现了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侧面的性格,使事件和人物均有血有肉,完整活泼。
(2)刻画人物性格的几种经典手法
①以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能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如《项羽本纪》“彼可取而代也” 可以体现项羽的强悍卤直。)
②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一篇之内人物之间的对比。有主要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主次要人物间的比衬。(如在《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中,世故老成、狡诈机智的刘邦,与气盛直率、好勇斗狠的项羽,形成鲜明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做法往往不同。)
③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情。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是司马迁写人的又一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在这场力与智的交战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机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④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精神风貌。司马迁写人物,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还注意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征。(如《项羽本纪》写霸王悲歌别姬,《淮阴侯列传》写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等等,都十分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精神风貌的某些特征。《史记》也常常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3.《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记载的是西汉的历史,起自高祖元年(前206),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又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 100 篇,包括 12 本纪、8 表、10 志、70 传。
4.《汉书》的文学价值
(1)《汉书》叙事平实稳健,文章组织严谨,语言典雅凝练,不失为史传文的典范。
(2)从文学角度说,《汉书》有不少人物传记,能在短幅片段之中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如《陈万年传》,史载陈万年“善事人,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
(3) 《汉书》最负盛名的人物描写, 是《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的精细刻画。“苏武传”塑造了忠贞不渝的爱国者苏武的光辉形象。《汉书》叙事翔实平妥,笔法谨严,是一部信实可据的优秀史著。
5.《吴越春秋》
(1)内容:①前 5 卷:记叙吴国历史。它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之事。其中穿插了伍子胥渡江遇渔父、乞食击绵女以及死后显灵等传说故事和荒诞情节。
②后 5 卷: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
(2)文学成就:①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故事。
②刻画人物手法细腻传神,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