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审美教育论
11.中国美学家对美育能动性特点的看法
(1)在中国古人看来,审美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王国维:美育的途径是主体成就自我的必然途径。
(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12.美育的功能
(1)怡情养性
①美育是通过审美“怡情养性”,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调节,达到心理的平衡、人格的完善。
②美育和德育相互区别、相辅相成。
③美育的方式是动于内,即从内心、人的情感的角度打动人;审美对人的感化使人亲和,充满爱心。
④美育体现着以道制欲原则。
(2)化性起伪
荀子曾以“化性起伪”来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从中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化性起伪是指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练习, 使得人的本恶的兽性变成了人性。【如,“陶人埏埴而为器”“工人斲木而成器”。(《荀子 • 性恶》)“化性起伪”“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 • 性恶》)“注措习俗,所以化性也。”又“故人知谨注措,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荀子 • 儒效》)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使得人的本恶的兽性变成了人性。】①“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
②“伪”是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
③“起伪”是使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④更广泛意义上的美育,还包括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
13.化育
(1)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育”,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
(2)美育通过怡情养性、化性起伪,使主体在审美中得到精神的陶冶、人格的完善,最终通向人的全面发展。
14.美育的目的
(1)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
(2)美育的最高目的在于造就审美的人。
(3)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