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艺术论
46.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1)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被接受过程中的现实生成。
(2)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先在结构)。
(3)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接受者重建意象是主体不断对艺术品提供的总体框架进行填补空白、揭示意义、参与创作的动态过程。
(4)艺术品的意象潜藏在复杂的结构系统中,艺术品只提供一个较为模糊的、概括的总体形式框架,接受者只有通过主体性的参与,填补图式结构中的空白,使其不确定的意象确定下来,才能重建起具体的意象体系。
47.艺术品的鉴赏过程有三个阶段:观、品、悟。
(1)观: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
(2)品: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3)悟: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是艺术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主体的意识在一瞬间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克服了艺术品中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矛盾。
48.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审美
(1)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艺术家创造艺术品,首要是创造意象,意象的生成,伴随着艺术创造的全过程。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49.艺术意象的最根本特征:来自实在的世界却追求虚拟的审美效应。
50.划分艺术形态的内在规律
(1)第一种标准是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此外,近现代的美学家把艺术划分为主观的与客观的、再现的与表现的,也是在依据这一标准。
(2)第二种标准是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莱辛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就属此类。
(3)第三种标准则是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存在论或本体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艺术作品划分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两种形态。前者包括了音乐、戏剧、舞蹈、文学、影视等艺术形式;后者包括建筑、雕塑、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