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31.衡量美丑的标准:形式律和自由律,即凡是在形式上和谐并能够表现人的自由创造力的对象或者显现自由人生境界的实践行为,就是美的;反之,则是丑的。
32.“丑”的特点
(1)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
(2)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刺激等形式。
33.“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审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广义的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它理应包括作为审美形态的丑在内。
(1)审美活动本身包含对于美的发现、欣赏、创造与对于丑的揭露、鞭挞和摈弃两个侧面。
(2)美不是作为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
①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决定了美的复杂性,其中就包括丑。
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丑也可以显现为人生境界。
③从美与劳动的关系看,丑成为审美因素与劳动的异化密切相关。
④从美与哲学的关系看,与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等密切相关。
⑤从美与艺术的关系看,艺术作为人类主要的审美实践方式,创造了大量的对丑的描绘,而且呈现出以丑代美的趋向。
34.荒诞理论的历史发展
(1)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荒诞感来自于理式与自由的矛盾,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爱和诗与他的理想境界中禁绝欲望、纯而不杂的爱和诗的巨大差异。
(2)中世纪以后:荒诞的内容是宗教中不恰当的禁欲主义对于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十日谈》收集了大量描绘僧侣纵欲放荡的作品,揭示的就是这种类型的荒诞。)
(3)文艺复兴后:人与神的关系淡化的同时,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却远没有如同人幻想和预设的那样理想与和谐。
(4)二次世界大战:种族清洗、核冬天的到来、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等问题, 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心灵留下难以泯灭的阴影, 让人们感受到社会历史荒诞的一面;人的存在本身具有根本的荒诞性,人变成为“非人”。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也是荒诞的。
35.荒诞的内涵
(1)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源于西方一个称之为荒诞派戏剧的现代艺术流派,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2)从认识论角度分析,荒诞是社会、自然、人三者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
(3)荒诞的本义是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它的形式是怪诞、变形,它的内容是荒谬不真。
(4)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