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
6.审美理想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7.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在不同的审美理想作用下,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个对象所作出的审美判断也可能大相径庭。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8.审美趣味
(1)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其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其外在表现。
(2)特征: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是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
9.判断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
(1)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
(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审美理想作为主体最高的审美追求,是主体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
10.审美活动
(1)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常或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事审美活动, 也不同程度地都拥有一定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2)审美活动并非都会给人带来甜蜜和轻松,它也可能使人产生震惊, 甚至让人产生一种深刻的“痛苦”。【如,林黛玉由《牡丹亭》中的两句唱词所引发的复杂而细微的情感运动过程—从感慨缠绵、侧耳细听,到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再到心痛神驰、眼中落泪,不仅由听戏文过渡到对个人命运的沉思,而且随着对“痛苦”越来越深的体味和咀嚼,她也一步步走向了对人生意味和生命底蕴的深层解悟。同时,这个过程, 也可以说是,梨香院墙内女孩子们的演唱与林黛玉之间逐步生成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过程,既是林黛玉逐渐进入审美状态、成为审美主体的过程, 也是女孩子们演唱的《牡丹亭》曲文此刻生成为林黛玉的审美对象(美) 的过程。这是一个二者之间现实审美关系动态建构、生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她不知不觉进入审美活动的一种真实而典型的写照。】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