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内心世界)
一、法国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则是人的内心世界。”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舞之,足蹈之也。”(《毛师序》)作者进入创作冲动,才能写出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的作品。
二、艺术传统的突破
曹雪芹所写的意识流有三个特点:
1、他用艺术实践证明了人的意识是客观外界“物”的一种反映。
2、他所塑造的人物的内心意识体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没有游离反封建的巨大思想轨迹。
3、他成功地用了时空交错,大跨度地跳跃,用联想、想象、意识流来组织素材,甚至包括非理智的下意识活动,以人物内心的千变万化来表现现实的丰富多彩。
三、旋转多变的角度
1、咏怀式
《红楼梦》中用地最多最自然的一种意识流,曹雪芹十分重视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咏怀式提高着读者的审美水平,这种写法是灵魂的眼睛,是意识流的总汇,和古往今来所有诗歌一样,是人类至情至神的抒发。
例:
林黛玉的诗
林黛玉是唯一一个必须在诗里找到寄托的女孩,《葬花诗》听得出沉重的号呼:“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她的诗歌分五期
1、未能免俗颂宸游。元妃省亲(第18回),“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2、非对峙性的消极探索。《葬花诗》。
3、用现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处境。《秋窗风雨夕》(第45回),从天尽头飞回大观园找出路,但大观园没有出路,是她的巨大发现。
4、扩大了另寻出路的眼界。《五美吟》(第64回),五美可悲可叹可欣可羡。
5、理想破灭的悲吟。《桃花诗》(第70回)“一声杜宇春归尽”,联诗悲寂寞(第76回)“冷月葬诗魂”。
曹雪芹并不以情诗艳赋来邀宠于读者,而是用诗来塑造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性格气质得到丰富地补充和展现。
2、梦幻式
描写梦境来展示心理活动的写法,并不扑朔迷离,虽然情节跳跃,但有生活依据,梦境并没有成为脱缰之马,而是主题深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梦可以反映那个社会的宗教制度、伦理道德、恋爱问题、婚姻问题、妇女问题等,写梦也同样受逻辑思维的制约。
例:
林黛玉的梦(第84回)
贾瑞照风月宝鉴(第12回),性爱心理和精神病态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批判,贵族子弟发臭的灵魂,让人产生掩鼻而过的艺术效果。
3、独白式
内心独白式是心理描写,可以直接袒露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别是那些被封建礼教钳制了灵魂的少女的爱情描写,作者常常借助独白使之宣泄,这种写法常是往事、现实、未来各种记忆的穿插,是各种情绪的综合展现,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
例:
王熙凤(第46回),林黛玉述肺腑(第32回)送手帕(第34回)
4、交叉式
如果用浅表的说白去描写那四时朝暮风霜雨雪的各种心态是束手无策的,要把这种讳莫如深的心事说出来,自然就出现了交叉式。它象音乐上的三重奏,让思想感情的弦索奏出美妙的和弦,把艺术真实写得和生活一样绚丽多彩。
例:
张道士提亲,宝玉黛玉吵架(第29回)
我们从那双青年不能抑述的痛苦中感到了封建社会的阴冷,感到了作者的创作激情和冲动,象和了鲜酵母一样迅速膨胀起来,意识流越发通畅,出现了紧凑的节奏,但他们都留在了理性的轨道上,项一个旋转的光环灿灿夺目。
5、潜流式
这是种在人物情节间歇中暗暗出现的一种心理描写方法,表面上没有那种作者 直接介入,意识流如地下水的水位在提高一样,不断地浮上来,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流经漫长的时间和大片的空间,这个写法耐人寻味。
例:
宝钗送燕窝(第45回),到52回才从宝玉口中说出,再到试玉(第57回),贾宝玉在贾母面前略露发声使她送来燕窝。
曹雪芹深刻地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辅助从外部掌握世界之不足,仅从上述五种意识流来看,说明了曹雪芹的继承与创新精神。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