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贾宝玉)
曹雪芹创造了贾宝玉,以他特有的文学魅力,走到世界文学不朽形象的最前面,以一种天然的神韵令万众倾倒。这一形象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不能模仿,无法因袭,他是作者用智慧、才华、眼泪、心血孕育诞生的典型,贾宝玉身上体现了作者全部人生经验和全部的理想。
一、肖像与出场
出场:贾宝玉的出场是在一片惊奇、误解、嫌憎、传闻和议论所造成的悬念中出场的,在还没出场就造成这么多悬念的,在《红楼梦》中没有第二个人。
肖像: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他的外貌、神情、体态、气质和服饰,是生动的现实主义艺术杰作。
例:
贾宝玉的出生不同一般,抓周时抓胭脂钗环(第2回)
林黛玉进府时(第3回)两首《西江月》
两篇《西江月》是作者奇苦极郁的抒发,充满了对世俗的蔑视,为贾宝玉叛逆性和独特气质做了最好的注解,贾宝玉绝少剑拔弩张的外表,却裹着一个我行我素的灵魂,在一般人眼中他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面对惊异、误解、诽谤、绝望,他表现得泰然自若,两首《西江月》把他塑造得衣袂飞扬、潇洒已极。
二、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寓最深而贯穿始终的人物,他性格的形成和环绕在他周围的现实生活取得内在的多方面的联系。由于贾母的溺爱和庇护,使他得以在内帏厮混,因此没有过早受到封建礼教的熏染和玷污,得以保持了那个社会最容易失去的天真和单纯,保持了那个时代一些难能可贵的品格。
例:
宝玉怕贾政(第8回)
看到秦钟女性化的美,贾宝玉竟妄自菲薄,认为交朋友就应该找漂亮的。
贾政首次出场(第9回),说贾宝玉“腌瓒”,要他走仕途经济,宝玉从不与之据理力争,但我行我素。
看到贾芸(第24回),这时的贾宝玉被捧为太阳。
贾宝玉出门(第52回)
他样样开心,就是父亲太严,一直骂他。(第23回)贾政见贾宝玉“神采飘逸,秀色夺人”难得不骂他,但最后还是因为袭人的名字又骂了一通;宝玉挨打(第33回)。
贾宝玉虽然有不少公子哥的习气,但终究和贾珍贾琏薛蟠不一样,甚至他对封建社会某些腐朽面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在贾母和王夫人的双重庇护下,得以保留自己小小的精神活动空间,使他追求个性自由的要求有了一个发展的时机和缝隙,但他又是极不自由的,是所有目光集中的焦点,宠爱和期待得太多,自由空间就越来越小。
例:
焦大醉骂(第7回);(第47回)
三、严酷的现实是性格发展形成的催化剂,“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大观园中女奴的悲惨命运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我们不仅看到贾宝玉的爱、逃避和苟安,还看到他的哀和恨。
例:
晴雯撕扇(第31回);上夜(第51回);晴雯补裘(第52回):袭人得了准姨娘的地位,常打小报告,晴雯看得很清楚。
探晴(第71回)
“毁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芙蓉女儿诔》)
《芙蓉女儿诔》是一篇深受《离骚》影响,构思新颖、联想丰富、感情深沉的祭文,其中表现出怒目金刚似的恨。贾宝玉生在珠围翠绕之中,确屡遇无常(卖见)面,宝玉渐渐变得深沉了,独自去找精神的寄托。如果拿他少年时作的《红豆曲》来看(第28回),那时虽然有淡淡的哀愁,却多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现在以封建制度为代表的势力竭力对他加强控制,宝玉的思想转向内心之后,就更加深沉更加牢固了,从肤浅的表露转到深沉的内敛。
四、宝玉的精神寄托与社会影响
宝玉从优秀的古典文学古典哲学中吸取营养,形成一种优美的情操和舒徐的性格。他不断地毁僧谤道,但不得不到佛教道教中寻找力量,神灵世界不过是他临时搭起来的精神避难所,为了急需击破他身上的精神压力,他便被挤上了一条叛逆的道路,对封建传统思想表示了大胆的怀疑,并扩大到受这种思想支配的人和体现这种思想的社会制度。
例:
袭人要胁宝玉(第19回);游大观园(第17回),以老庄思想顶撞贾政。
贾宝玉的社交(第24、26回等),只是北静王、冯子英、蒋玉涵、柳湘莲等,没有人能给他新鲜空气。
贾宝玉经常处于不安的追求探索中,他对现有的秩序感到牵制,但有苦于找不到出路,他非常希望找到一个安放灵魂的位置及平衡心理的支撑点,他的社交虽然多,但无人能给他叛逆的勇气,可以说寄寓一直在寻找精神寄托,这块补天的顽石在“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五、爱博而心劳
“博大的爱”有亲近、爱怜、尊重、同情的涵义,爱的对象非常广泛,爱的内涵包括对周围一切不幸者的关切和同情,这是我们民族乃至进步人类一份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宝玉这一典型的独特特征。
例:
爱他姐姐迎春(第79回),迎春出嫁,轩窗冷落,他就作诗。
帮藕官(第58回);帮彩云(第61回);平儿理妆(第44回);刘老老讲故事(第39回)
“昵而敬之,恐拂甚意,爱博而心劳。”(鲁迅)这是贾宝玉的特点,这个品格在各个历史时期比较清醒敏感的人物身上常能见到,如杜甫。所以这个体现了作者的美学理想的人物,因为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远远没有解决,所以贾宝玉这个特点是弥足珍贵的。
六、叛逆性格形成总述。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打破了金榜题名才子佳人的俗套,是中国小说的新高点。
林黛玉的死猛烈地撞击了贾宝玉。随着她的死,他最美好的理想破灭,之后元妃死了,史家败落,大观园被抄,于是把克振家声重整祖业的任务压在他身上,使他没有选择,仕途经济更紧迫地向他逼来,带着永远的憎恨进入寺院大门。他哪管世人诽谤,要求生活自由不能安分守己,要求思想进步,只念木石前盟,要求婚姻自由。他是新人萌芽的典型,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七、宝玉中举。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