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
1.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一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P9
2.劳动力资源:也称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P10
3.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能动性;
(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
(3)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两重性;
(4)具有时效性。P10-11
4.资源配置:就是社会如何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或依靠某种机制,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地区以及企业,使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目的。P12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重要性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现实需要。P15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和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关键在于劳动力的个个所有,其重要原因在于:
(1)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基本要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过程。因此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对于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2)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提;
(3)劳动力的个人所有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P17-18
7.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但是可以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物质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P21
8.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物质技术因素主要有:
(1)劳动手段;
(2)能源;
(3)劳动对象;
(4)生产工艺;
(5)生产力布局。P21
9.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
(1)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
(2)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3)劳动组织;
(4)劳动条件;
(5)劳动者的生活条件。P21-22
10.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制度作为研究的对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的联系;
(2)制度具有“公共品”的特点;
(3)制度与组织不同,制度是一种规则,而组织是参与这种规则活动的角色。P23-24
11.产权结构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排他性、可转让性和强制性。P25
12.目前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P27
13.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标准:
(1)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2)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否得到节约;
(3)自然资源是否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利用;
(4)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
(5)劳动生产率是否得到提高。P29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