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记者中,不属于美国调查记者的是
A.林肯·斯蒂芬斯B.伍德沃德
C.伯恩斯坦D.埃德加·斯诺
2.关于退缓式导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第一代导语B.第二代导语
C.出现于19世纪中期D.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3.消息名篇《金山同志迫体会在京举行》的作者是
A.郭超人B.艾丰C.郭玲春D.穆青
4.消息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语言上的特色是
A.情感充沛B.简洁精炼C.细腻婉约D.复杂深入
5.《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A.邓小平B.江泽民C.毛泽东D.周恩来
6.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
A.生动B.真实
C.简洁D.深入
7.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
A.叙述B.议论C.描写D.说明
8.“春节将到,记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电管理局里,看到了跟一年前大不相同的情况:过去忙于分拣从内地寄来的大批副食品包裹,而今年却忙于收订大量报刊。”这段文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议论B.描写C.说明D.对比
9.在消息写作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结构形式是
A.对比式结构B.时间顺序结构C.倒金字塔结构D.并列式结构
10.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类型
B.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
C.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内容和主题
D.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11.一般而言,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消息体裁组成部分的是
A.导语B.社论C.主体D.背景
12.以下对《华美窗帷的后面》与《祁连山北的旅行》两篇新闻作品的共同之处的归纳,正确的是
A.两篇作品的作者均是范长江
B.两篇作品均是风貌通讯
C.两篇作品记叙的均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摧残
D.两篇作品均大量运用了历史性背景与地理背景
13.评析新闻作品时,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体现辩证统一的两种思维方式是
A.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B.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C.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D.发散思维与统摄思维
14.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A.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
B.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C.只要具备了鲜明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品
D.新闻作品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
15.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
A.邹韬奋B.艾丰C.范长江D.穆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6.新闻作品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它包括
A.真实B.准确
C.迅速、及时D.针对性
E.指导性
17.新闻作品研究坚持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应当防止的错误倾向有
A.唯形论B.唯心论
C.唯理论D.经验论
E.任意论
18.下列有关新闻作品的“新鲜”这一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闻报道要求时间新近
B.新闻作品的观点要追求标新立异
C.新闻作品所报道的人物要从未被大家所了解
D.新闻要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以及事物的新发展、新变化
E.新闻作品所报道的场地应为未曝光过的地点
19.下列作品中,以记载重大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有
A.《上海严寒》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C.《日本签字投降》D.《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
E.《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
20.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有
A.报告文学B.调查性报道
C.解释性报道D.特稿
E.消息(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