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自然环境下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政策研究手段是
A.实地观察法B.内容分析法
C.德尔菲法D.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2.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概念是
A.外围概念B.边际概念C.次级概念D.首要概念
3.从经济方面把政策工具区分为供应、补贴、生产、管制四类的学者是
A.邓恩B.休斯
C.托马斯·戴伊D.林德布洛姆
4.乡镇政权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针对本辖区的具体情况所做的决策被称为
A.基本政策B.部门政策C.宏观政策D.基层政策
5.科珀等学者认为,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的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模型是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D.三源流模型
6.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A.政治政策B.科技政策C.社会政策D.教育政策
7.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
8.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公共政策的
A.消极性管制功能B.积极性管制功能C.消极性分配功能D.积极性分配功能
9.围绕某一政策议题或对政策方案某些论证进行辩护的做法被称为
A.政策探究B.政策审议C.政策移植D.政策采纳
10.在预测性评估方法中,公共政策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的社会状况的方法,属于
A.定性预测B.马尔科夫预测C.外推预测D.逆向推理
11.政策执行系统之外人们的传统习俗、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等,属于政策的
A.政治环境B.自然环境C.经济环境D.文化环境
1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悖于政策有效执行的
A.民主原则B.忠实原则C.法治原则D.创新原则
13.评估政策运作所需的社会条件及满足社会问题的程度等问题是
A.政策成本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需求评估D.政策价值评估
14.以技术手段、技术规范和技术工具为手段来服务整个政策评估活动,这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标准中的
A.事实标准B.技术标准C.价值标准D.政治标准
15.各级决策机关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上级机关一般不干预下级机关的决策活动的制度是
A.分权制B.集权制C.首长制D.独任制
16.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所作的修改和订正的活动指的是
A.政策的增别B.政策的修正C.政策的更新D.政策的废止
17.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是
A.政策过程B.具体政策C.政策系统D.政策一般
18.在公共政策研究中,对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现有资料进行再研究的方法属于
A.问卷调查法B.参与观察法
C.无结构访谈法D.二次分析法
19.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的学者是
A.德洛尔B.埃齐奥尼C.西蒙D.贝塔朗菲
20.将公共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多角度分析法B.伦理分析法
C.假设分析法D.层次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构成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主要有
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客体系统
E.政策评估系统
22.邓恩从政策问题结构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三种类型,即
A.结构优良B.结构适度
C.结构完整D.结构调整
E.结构不良
23.公共政策对象具有的特点包括
A.主观差异性B.政策稳定性
C.政策规定性D.主动性
E.受动性
24.公共政策调整所具有的特点有
A.动态性B.渐进性
C.激进性D.全面性
E.局部性
25.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
A.问题B.目标
C.模型D.评估标准
E.实施效果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下级行政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和作用。
27.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主要功能。
28.简述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
29.简述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边界分析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公共政策与法之同。
31.试述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
尽管教育部多年来对停止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现象三今五中,可此类妙作一直屡禁不止。炒作高考状元的现象是利益驱动的产物。以至于每年高考季后,连高考状元有何嗜好、有何特长,都成了竞相报道的猛料。连篇累牍、不绝如缕。
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长强调,严禁各地宣传“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此举体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某中央媒体对教育部的这一最新举措进行了评论。认为,在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条件公平、教育规则公平、教育质量公平、教育保障公平等教育资源的公平状态还存在很多问题的当下,炒作或者宣传高考状元本身就毫无意义。不但对教育资源相对欠缺乃至极度贫乏地区的孩子不公平,就是教育环境优越条件下出现的高考状元,过度关注也是伤害。
(1)试述公共政策基本目标中的公平目标。
(2)根据公共政策基本目标中公平目标的内涵,分析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的必要性。
33.
B市地铁项目被国家暂停
B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某地级市。2016年9月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复了B市修建地铁的报告,该地铁建设项目近期建设总投资为三百余亿元,绝大部分建设资金来源于目前最为流行的PPP模式。(PPP模式是指以公私合营为特征的一种融资和项目管理方式。该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社会主体提供建设项目所需要的部分资金。)
然而,时隔一年,刚刚动工三个月的B市地铁项目就被国家暂时叫停,因为来自更高层政府的意见是建议该项目审慎建设。
B市地铁项目暂停后,一批各地轨道交通类基建项目也相继停工。在有关政策精神的指引下,“大干快上”的地方轨道交通基建热,在中国被按下了暂停键。
地方政府能否建设轨道交通,上马大规模基建类项目,应该与当地实际情况、财政收入的匹配度,以及所采用的借贷多少等金融状况密切相关。高层之所以叫停这股投资“基建热”,与防止地方财政风险的进一步加剧有关。尤其是针对那些地方财政收入与基建所需的资金总量不匹配、甚至完全背离且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的项目。
B市地铁项目近期所需要的三百多亿元的项目投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PPP模式,这不仅为地方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也为未来发生金融风险埋下了隐患,同时与中央要尽快提振实体经济,关注金融风险的精神不符合。该项目的暂停是对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基建冒进的纠偏。
(1)试述公共政策方案调整的含义。
(2)试利用公共政策方案调整的原理,分析B市地铁项目为什么被国家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