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是在专科段的有关课程基础上的后继课程。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二是以现代教育、教学以及学习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三是立足现代机构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实际问题来阐述理论。因此,它具有基础性、理论性、科学性、现代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应考者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从教学心理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现实问题。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识记”、“理解”、“运用”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2、理解:要求应考者能够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能够用自己的表达自己的对此知识的理解,加以说明或概括,或是能在具体的案例中按照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做出对此案例的推断。
3、运用:要求应考者必须能够将习得的材料运用于新的具体情境,特别是结合学前教育真实教学情境。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六版),吴红耘、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目前使用的教材并非专门为学前教育专业撰写,因此凡是要求“理解与运用”的知识都需要应考者在自学和考试过程中自己联系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
2、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应考者的实际情况,考试大纲中没有对应考者提出自学教材第十一章内容的要求。所以,凡是考纲中注明“不作考试要求”的内容,应考者可以自行省略。
3、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4、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吃透每个知识点,更要重视前后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前后知识的相互补充来加深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联系工作实践”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将书本理论与学前教育工作实践情况相联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20%,“理解”40%,“运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综合运用题(包括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样题)。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如:教师职业倦怠最为突出的特征是 。
二、选择题
如: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 )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
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
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
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三、名词解释
如:教学效能感
四、简答题
如: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
五、论述题或综合应用题
如:请从个体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评价三个维度描述教师的职业倦怠状态。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