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毕业论文 >

【自考毕业论文范文】提高学生的兴趣――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议

发表时间:2021-05-19 10:22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导读】本篇是一篇语文专业自考论文,所研究的方向是提高学生的兴趣――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议,希望考生能够从中得到写作论文的灵感与方向。自考论文是自学考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考生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摘要】本文就高中生普遍厌学文言文这个问题,通过分析导致学生厌学文言文的三个原因:厌、累、废,提出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办法:以趣味来培养兴趣,去厌;找规律来强化兴趣,去累;课外阅读保持兴趣,去废。

【关键词】高中生;厌学文言文;兴趣。

新一批新生入学,为了更好的开展语文的教学工作,了解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爱好与兴趣就成了首要任务。为此,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问卷中有一条问题是这样的:你最怕上什么内容的语文课?原因是什么?结果发现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115个学生,就有89个最怕的是学文言文,原因主要是在大部分学生看来,文言文意味着没完的背诵,意味着没完的默写,意味着没完的翻译,总之一句话学习文言文就意味着枯燥无味。学生为什么会对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精品文化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呢?这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只是把文言文当成考试的必备知识,只是被动地去学,还没有把文言文学习提高到兴趣上来。

这次的问卷情况使我在开展文言文教学前就思量良久,感到自己的教学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美,体会到文言文的实用才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提高课下学习的自觉性,也才能做到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我的一些摸索与实践。

一、发现问题,“苦”此良久

本着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深入了解到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的原因,才能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的想法,我通过书面与面谈的方式对学生就怕学文言文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又细致的了解。学生怕学文言文的原因可归结成这三个方面:

厌。原因初中时老师讲文言文时只侧重于翻译,不讲课文的特点和中心。老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让他们抄两句,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翻译课文上了,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文言文就讨厌起文言文来。

累。学习文言文累,是大多数学生的心声,主要是文言文的单字词很多,而往往这些单字词还总是一词多义,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难度与困惑,还有文言的句式与虚词的多义性也是让学生迷惑不已。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同感,就是花在文言文的时间不少,但收获甚微,久而久之,就不想学了,但迫于考试的压力却不能不学,所以他们提到文言文就感到累。

废。就是学生感到学习文言文除了考试有用,基本都是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花那么多精力去学无用的东西,他们表现出来的样子总是无奈而又兴趣缺缺的,对文言文的美,他们更是一点都不感冒。

问题发现了,离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远了。

二、去厌累废,培养兴趣

古代文学浩如烟海,其中不乏精品美品。高中课文所选的文言文无一不是典范中的典范,它们难易适中,短长适度,非常适合初学文言文者。如果学生能从这些课文中体会到文言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就能提高他们学习文言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具体我是这么做的: 1、以趣味来培养兴趣,去厌。

无趣的一切皆苦闷。课堂的无趣是有效性教学的大敌,若文言文的教学呈现进入无趣之境,那台下更是一片渴慕拥抱周公的境况。趣味就是乐趣与兴味,是让学生重新认识文言文价值与美极为重要的催化剂。

高中的语文必修课本是按照朝代去编写文言教材的,这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有序性,亦有助于学生对我国古代散文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认识。但这个编排有个非常不足的地方,我们知道,离我们越久远的文学作品,我们的阅读障碍会越大,如先秦诸子散文就比唐宋散文难懂。针对这种状况,与其一开始就让学生去攀爬先秦文学这座高山而畏高不前,还不如找些小山头让他们操练操练,等他们不畏高了,并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时,才去登峰,岂不更符合人的常情?我具体的做法就是先找一些浅显易懂,又有趣味的短篇文言文段给他们学习。具体操作步骤是:

首先是用与所选文段的有趣味的小故事导入,通常会留个悬念给他们,增加他们阅读的兴趣。

其次就是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同学们解决疑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老师讲的效果好,而当需要老师解惑时,他们就会加倍认真的听,效果比只是老师一个人讲好很多。

第三就是找小文段的美感,人物形象,语言,价值等等都行。

最后,就是老师的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总结一下要掌握的字、词、句式。寓教于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有效性的教学目的就实现了。

这样进行了一个星期,我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明显浓厚了许多,因为上文言文课,就意味着他们又可以认识古代的一些有思想有个性有才干的人,这无论是对他们的的学习还是学会做人都非常有帮助。他们的兴趣培养起来了,以后的课内文言就好操作了。

2、找规律来强化兴趣,去累。

学习文言文,碰到最多的是实词。学习的过程中最需要积累的也是实词。只有不断的积累,学生的理解能力才会越来越强,阅读障碍小,是使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减的源头性问题。古代实词数量少,最大的特点是一词多义。我们要教给学生注意总结一词多义的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的多,记得有意思。例如,“深”这个词学生经常碰到,“深”的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的意思。如“这条河很深”“深山”等。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

深奥,深刻,如: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深入,如:寇深矣,若之何?

时间久,如,夜深忽梦少年事。

颜色浓、重,如:凡花近萼深

这样的例子很多,之所以有一词多义现象,就是因为有引伸义的的存在,多积累一些词的引申规律,实词就会记得特别牢。

通假字也属于实词,也是我们经常强调的。其实通假字是有规律可循的,往往通假字的本字和假字不是音近就是形近,思考时想着这两个方面就会容易很多了。

古今异义词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这我们也要注意积累规律性的东西,不管词的意思变化大小,它都有发展的过程,了解这个过程,古今异义词就好辩析了,教师讲课时,深入地讲一下古今异义词的发展过程,学生会感到有趣味,于是就会记的牢固了。多积累词汇,多总结规律,多思考,多动手就能学好古汉语实词。

3、课外阅读保持兴趣,去废。

在课内,通过精选一些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段培养学生兴趣,也有一份担忧,就是学生的兴趣固定在课堂,为了解除这份忧虑,也是为了让学生能把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长久保持,我发现引导他们去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聊斋志异》这书故事性强,能满足学生猎奇心,更重要的是这本是清代的小说,虽是文言文作品,但离我们不算久远,阅读的难度相对没有那么大,不会让学生看看就知难而退。

要学生自觉去爱上读《聊斋志异》的根本在于老师的煽动与引导,我经常是利用上课前的5分钟,先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小说人物的名字,然后挑一些跟这人物有关的精彩内容略讲一二,总在他们听的入神的时候嘎然而止,留待下回分解,但学生一般都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下课后就会找到相应的篇章去先睹而为快。

让学生认识到古典文学作品的美,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但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推荐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每当我连续一个星期津津有味地谈论一本书后,第二个星期就会在有些同学的桌面上发现那本书的身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指导下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

三、厚积薄发,提高兴趣

无论我们怎么强调学习文言文的趣味,学生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还是最关心分数的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他们的应试技巧最现实最有说服力。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绝对不是为了应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学习文言文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要纠正学生认为文言文知识为了20分的错误思想。课本所选文言文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是典范,如果能把其中的一半背下来,不仅对文言文板块有大用,而且恰当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会增色不少,学好文言文肯定能使语文成绩大幅度提高。

2、要让学生清楚积累是学习语文尤其是文言文最好的途径

文言文积累要积累词汇积累语法积累思想积累文化,这些都需要养成习惯,最好从高一起就培养学生这个好习惯,没有积累就没有水平的提高。

3、活学活用才能提高解题水平

文言文虽需记大量的笔记,但是理解最为重要。文言文学习有方法,学习有规律可循,只有活学活用才能最终提高自己解答问题的水平。

4、重视翻译,它是考查文言文水平的最好题型

翻译仍是文言文考察最好的题型,它几乎考察文言文的各方面,做好这道题要积累大量的实词,要理解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要了解通假现象和古今异义现象,还得熟练的掌握文言的基本句式。

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如果不能提高学生的分数,说什么也是苍白无力。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提高。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