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6.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有哪些特点?
答: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有如下几个特点:①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化和南亚次大陆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②交汇兴趣起广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本身表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③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已绵延四个世纪,至今仍在进行当中;④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7.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着重做了哪几件事?
答: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着重做了两方面的事情:第一,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包括西方的自然科学、古典哲学、史地、音乐、美术等。第二,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8.陈独秀通过清理近代中西文化文汇的脉络,明确提出了一个怎样的思想?
答:陈独秀通过清理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脉络,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中国要走出“落后挨打”的局面,走向与世界接轨的现代文化,光有“火器历法”、“声、光、化、电”之类的物质文化变革以及“行政制度良否问题”的制度文化变革是不够的,中国文化必须进行价值观念层面——精神文化体系的最深层次的变革,这才是中国文化的出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9.中国的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对西方有什么影响?
答:中国的文官制度、科举制度对西方的议院制、考试制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现代行政管理格局的形成。
10.宋元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最大事件是什么?
答:奉元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最大事件莫过于纸和造纸法、雕版印刷术、罗盘(指南针)、火药等中国最伟大的“四大发明”的西传。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