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静止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静止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C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答案】D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A项偷换概念,故不选。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B项偷换概念,故不选。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D正确。C项只看到了运动与静止的区别,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性,故C错误。
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即光年)来测量的。这说明
A.时空是无限的
B.时空是绝对的
C.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D.时空是人们意识的产物
【答案】C
【解析】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故A项错误。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故B项错误。时空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D项不选。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故选C项。
(多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这句话以高度的科学抽象和深刻的哲学概括,规定了哲学的物质范畴。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C.不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同物质本身混为一谈
D.物质都是人们感官可以直接感觉的
【答案】AB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绝大多数唯物主义者都是自然观的唯物主义者;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指承认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往的旧唯物主义者都是自然观唯物而历史观唯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有马克思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故A项正确。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物质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客观实在性是其本质规定。故B项正确。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同物质本身混为一谈,故C先正确。人们感官可以直接感觉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并非物质,物质是哲学范畴,抽象概念,故D项错误。综上,选ABC项。
(多选)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一致的有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天不变道也不变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答案】AD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含义是人们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在宇宙的天际运行,人坐在地球上放眼天外,可以看到无数像银河那样的星系。故A项正确。B项中“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含义是天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会之“道”也是永恒不变的,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故不选。“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含义是河流运动是永恒不停的,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属于诡辩论。故C项不选。“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的含义是我躺着看那满天的云朵一动也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随着船)向东行进。故D项正确。
(多选)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答案】ABCD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故ABC项正确。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D项正确。综上,ABCD项正确。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