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考研 >

考研:历年真题政治讲解分析(二十九)

发表时间:2018-12-05 13:49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多选】关于光的性质,历史上曾有牛顿的光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光的“波动说”,长时期争执不下。后来,爱因斯坦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有人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二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回答:“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光既是波,又是微粒。自然界喜欢矛盾。”爱因斯坦的这一见解说明
A. 矛盾既是对立又是统一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C. 矛盾对立面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D.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考点】矛盾基本属性
【解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光既可以是波又可以是粒子,波和粒子是不同的,二者有斗争性,但是光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性,又体现了同一性,故A选项入选。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光既是粒子也是波,在同一性中也有斗争性,正是这一唯物辩证法观点的体现。故B正确。C项忽视了同一性和斗争性转化的条件,故错误。D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目无关。
【答案】AB
 
【多选】托尔斯泰在《安娜.卡烈林娜》里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表明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B矛盾的普遍性是有条件的
C分析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的特殊性是绝对的
【考点】矛盾的精髓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中所说,各个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这说明各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答案选择AC。BD项错误,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答案】AC
 
【多选】钱钟书高中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发榜的时候,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但数学只考了15分。按照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学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在清华,钱钟书没有刻意去补数学,而是将自己的中外文语言的强项发挥到了极致,最终成为一代国学大师。这种现象说明
A.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B.矛盾的相互排斥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考点】矛盾精髓
【解析】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故要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钱钟书的特长是文科,故他的主要矛盾是文科,数理化是次要矛盾,钱钟书抓住了自己的主要矛盾,终于成为了一代国学大师,体现了上述规律,故D项正确。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钱钟书和别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他分析了自己的不同,发展自己所长,最后成功,他的成功正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故C项正确,AB项与题干不符,故不选。
【答案】CD
 
【多选】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B.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考点】矛盾精髓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指的就是唱歌、吃饭、裁衣都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故答案BD入选。AC项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答案】BD
 
【多选】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说:“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克服困难也不能脱离国际经济的影响。但是……‘寄汲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这段话中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
A.内因通过外因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变化发展
B.外因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
C.在事物变化过程中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源泉和根据,是根本的原因
【考点】内因外因
【解析】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寄汲莫若凿井”强调“凿井”这一内因,认为它是事物变化的源泉和根据,是根本的原因;但是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通力合作度过难关,即体现出在事物变化过程中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所以AB项错误,CD项正确。
【答案】CD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