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
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4)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历程。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毛中特第三章
本章内容: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该如何走?如何改造旧社会,如何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本章包括了三个部分: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注意事项:本章属于毛思的内容,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需要结合史纲的内容一起复习,考生需要理解记忆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考查方式:选择题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