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自考复习资料:2019年10月自考《作物栽培生理》考试重点三

发表时间:2019-08-01 16:41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41.临界在开花期的作物有:水稻、高粱、谷子、蚕豆、大豆、花生、马铃薯、西红柿、瓜类、豌豆和棉花。甘蔗在分蘖到拔节期;甘薯在蔓薯并长期;玉米在吐丝期;小麦在孕穗灌浆至乳熟期;油菜在薹花期。

42.土壤达到完全饱和时的含水量叫做土壤最大持水量。又叫最大容水量、饱和含水量。

43.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简称必需元素;分别是:C、H、O、N、P、K、Ca、Mg、S、Fe、Mn、Zn、Cu、Mo、B和CI。据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C、H、O、N、P、K、Ca、Mg、S共9种,一般占干物质重量0.1%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Fe、Mn、Zn、Cu、Mo、B和CI,一般占干物质重量的0.01%以下。

45.作物的有益元素是指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但不为作物普遍所必需的,或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作物所必需,或只有某些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46.缺乏任何一种必需元素,作物代谢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在外形上表现出一定的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缺素症。移动性较大的如N、P、K、Mg病症先从老叶开始;移动性小的如S、Fe、Mn、B等,病症先从幼嫩部分开始。

47.作物吸收无机营养元素的时间曲线,在一生中,基本上与干物质积累的曲线相类似;从营养元素的整个积累来看,氮、磷、钾首先是积累于叶和茎内,然后是积累于花和穗内,最后才主要集中于果实或种子内。

48.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种养分的要求特别敏感,这时养分过多或过少,或由于元素间数量不平衡,将对作物造成最大损害,这种损害即使以后养料补足也难纠正,这个时期就叫作物该养分的营养临界期。作物在生长发育进程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叫做作物该养分的最大效率期。

49.生理指标是指作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利用生理指标能及早发现问题,只要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就可达到预期的目的。营养元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天冬酰胺含量、淀粉含量、酶活性。

50.生理成熟是指贮藏器官内部的生理生化过程基本停止,种子胚具有了发芽能力;完成形态成熟是种子收获的指标,而是否完成生理成熟则是能否作种用的不需条件。

51.工艺成熟是指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其产品器官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时期,即经济利用价值最高的收获时期,而不是生理上的成熟。

52.逆境是指作物正常生长不适宜的环境,包括由气候因素造成的干旱、洪涝、酷热和寒冷,由地理位置和地势高低等因素造成的盐碱、阴湿,由生物因素造成的病虫害,以及由天然或人为毒物因素造成的空气、土壤和水域污染等。作物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抵抗和忍耐不良环境的结果。作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称作物的抗逆性。

53.旱害是指土壤水分亏缺或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对作物的危害。抗旱性是指作物许多形态生理等生物学特性的综合表现,是在干旱条件下适应和抵抗干旱使自身不受旱害的特性。

54.凡是作物由于高温或灼热而引起的组织伤害称为热害。作物日灼病就是热害常见的例子。

55.由于年度间降水量过多,超过生育各期的最高需水量,产生地面渍水或江河泛滥、山洪暴发等水分过多,往往造成对植物的涝害。渍涝和洪涝是两种类型。

56.冷害是指作物在各生育期中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所造成的生理障碍,直接影响产量的灾害;冻害是越冬作物生长期间遭受0度以下低温的危害。

57.根据污染物存在的场所,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58.主要污染物对作物的危害:二氧化硫(SO2);氟化物;光化学烟雾中对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成分是臭氧(O3)、过氧乙酰硝酸脂(PAN)和氮氧化合物。

59.收获后种子的生理变化特点:种皮较疏松、孔隙增多;酶活性钝化;呼吸强度下降;细胞膜和细胞器原有功能的变化。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