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劳动经济学》章节重点讲解三

发表时间:2019-02-19 15:56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需求的概念。(识记)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2、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识记)
答:劳动力需求产生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的需求,故劳动力需求是由产品需求派生而来,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因为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质,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力需求水平随市场产品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劳动力需求是生产要素需求的组成部分。劳动力需求的分析要联系生产过程的分析来进行,故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是关于生产的理论。
 
3、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的反向联系。(识记)
答: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这是我们分析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
 
4、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劳动需求价格。将劳动需求价格与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表格的形式描述出来就可得到企业劳动力需求表。进一步假设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无限可分、且连续变动,则可根据需求表描述出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表和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用表格和几何图像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P82
 
5、如果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需求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揭示劳动力需求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需求函数。以D表示劳动力需求,以xi表示影响因素,则劳动力需求函数为:
     D=f(x1,x2,…,xi)  (i=1,2,…,n)
如果我们只考虑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唯一变量,以W表示,则可把劳动力需求函数表示为下式:
 D=f(W)
上式表明劳动力需求D是工资率W的函数。劳动力需求函数是用数学语言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
 
6、劳动力需求的变动。(领会)
答: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位。如图P88
 
7、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领会)
答: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此类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8、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领会)P84
答:工资率变动时,劳动力需求量相应地变动。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我们用△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用△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Ed=(△D/D)/(△W/W)
因为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的反向关系,故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值为负值。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一般关注它的绝对值。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含义是,工资率变动1%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多少。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P85
1、需求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无弹性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曲线。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s=∞。工资率不变,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有无限弹性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曲线。
3、单位需求弹性。即Es=1。此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与横轴的夹角为45。,并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4、需求富有弹性。即Es>1。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
5、需求缺乏弹性,即Es<1。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为较陡峭的曲线。
 
在理解和把握需求的工资弹性时,须注意两点:
1、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都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区间而言。
2、要注意区别弹性和曲线的斜率,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9、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在右上方移动,根本原因就是技术进步
 
10、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识记)
答:短期,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11、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12、平均产量。(识记)
答:平均产量就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13、企业的生产目标有三种:人均产量最大、总产量最大、利润最大。
 
14、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可以引出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概念。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因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年的价格为P,则有:MRP=VMP·P
 
15、劳动的边际产品。(识记)
答: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
 
16、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识记)
答: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
17、边际成本。(识记)
答: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
 
18、主体均衡的含义。(识记)
答: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即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W=MRS。
 
19、劳动的边际产量。(领会)
答:所谓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20、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领会)
答: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那么,由于增加单位劳动而给企业增加的收益为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它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乘以价格。
 
21、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领会)
答: 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的价格为P,则有:
MRP=VMP=MP·P
 
22、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的原则。(综合应用)
答: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设为MC。显然MC=W。
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MC
因为MRP=VMP·P,MC=W,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即MRP=VMP=W
如用文字表述,即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
 
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如果不是这样,则不能实现利润最大的目标。
 
23、P95图: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24、劳动力需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部分,表现为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要素的投入
 
25、长期。(识记)
答:长期的含义是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故产量的变动不仅取决于劳动投入,而且也取决于资本投入和其他要素投入。
 
18、等产量线的图形。(识记)P97图
答:等产量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把等产量线画成一条连线,意思是劳动要素的投入,可以一点一点替代资本。
 
19、充满着等产量线,每一条等产量线对应着不同的产出水平。整个面称为等产量面,也叫做企业生产要素的组合系统
20、等成本线的概念、图形。(识记)P99图
答:等成本线是用来表示企业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一定的货币金额可能购买到的两种投入的最大数量界限,它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性价格比。
 
21、边际技术替代率。(识记)
答: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两个可变的投入,即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保持相同的产出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之比。
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的斜率,它是一个负值,一般用其绝对值。
 
22、等成本线的斜率。(领会)
答: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要素的价格。
 
23、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应遵循的原则。(综合应用)P102公式
答:
 
 
上述等式的经济含义就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的条件,即:劳动和资本投入的边际产品之比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同时也是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必须遵循的原则。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24、生产扩大线。(识记)
答:将所有可能产出水平的均衡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称为生产扩大线。
它表示在生活要素价格不变和生产的货币资金逐渐增加的条件下,每一种产出水平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最佳组合。
 
25、生产扩大线决定了企业在产出变化时调整要素投入的方法。
 
26、短期与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特点。(识记)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比较平缓。短期曲线更为陡峭,长期曲线则较为平坦,即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多;反之,工资率下降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增加得更多。
 
27、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规模效应、替代效应。(领会)
答:当企业面临生产要素价格变化时,其劳动力需求相应地做出调整。其调整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重新实现生产的新的均衡。
工资率提高,产出水平降低,由此造成的劳动投入量减少的变动,称为规模效应。
工资率提高,劳动需求减少,用资本要素替代劳动,资本增加,这种变化即为替代效应。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是减少劳动力需求。
工资率提高,在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得共同作用下,劳动力需求下降;反之,如果资本的价格不变,工资率降低了,同样会产生上述两种效应,但它们的方向相反,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28、行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更为平坦。行业劳动力需求曲线并不是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简单相加的总和。                                   
26、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识记)
答:现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为两类工人,A和B。那么,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27、总替代。(领会)
答: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为正直,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替代。
 
28、总互补。(领会)
答: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减少,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互补。
 
29、决定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产品的需求弹性、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资本以及任何其他可以在生产中替代劳动力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综合运用)
答: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产品的需求弹性,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资本的供给弹性。
1、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是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第一要素。这种可能性越大,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则小。
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为技术方面的;其二为成本方面的。
2、产品的需求弹性:产品的需求大,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大;反之则小。这也正是行业需求曲线与企业需求曲线弹性产生差别的重要原因。
3、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越大,劳动需求的弹性越大;反之则小。
4、资本的供给弹性:资本以及任何其他可以在生产中替代劳动力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是决定拉动力需求弹性的第四个因素。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技术可能性给定的情况下,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也大;反之,则小。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