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四
发表时间:2021-08-19 17:42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61.十六园:西晋之后,初期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相互征伐,先后替代,共有十余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62.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潮。一般认为玄学的开创人是曹魏的何晏,王弼。他们倡导玄学,竞清谈。清谈的内容是谈玄论道,剖析妙理,提倡放荡,是老庄思想的发展。但到稍后的嵇康,阮籍时,因他们极端厌恶司马氏以道德的“名教”欺世,于是标举“自然”大唱反调,在行为上更是放纵,不守礼法,为世人树立了一种名士形象。西晋立国后,一些清谈名士如向秀,郭象屈从于司马氏,著文否定嵇,阮的主张,使玄学完全变成了为西晋统治及门阀利益服务的思想工具。
63.清谈:这是魏晋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清谈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清谈时谈士手持廛尾(由廛鹿尾做成的拂尘一类的东西挥动时可以生风),一主一客,主者称述自己的意见为“通”,客方起而论难为“难”。清谈在辩理时很讲究言语简洁,切中要害。一“通”一“难”下来,有时分出胜负,有时各自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时则需要第三方出来作一总结。
64.般若学:这是佛家“空宗”的理论,强调以“空观”看世界。在中国般若学的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鸠摩罗什及其学生僧肇。
65.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印度籍的僧人,在西域成名,来到中国时正值十六国的后秦时期。政府在长安为他专门设立道场从事经典的翻译和讲解。
66.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行政机构。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策执行,属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隋称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各司其职。
67.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大致分制科和常科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常科基本每年一次,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等六科。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却好,所以特别受士于重视。
68“荫子”制度:宋代—种特殊的补官制度。凡文臣到一定级别的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特权。它不仅“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异性亲戚。
69.租庸调制:唐前期赋役制度的田租,力庸和户调的简称。由于隋末农民大起义及长期内战,使得唐朝手中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于是,政府将这些土地按规定分配给成年男女;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租税(租)及乡土所产的绢,帛若干斤;尺(调),并无偿地为政府服役若干时日,不服役则折交相当的绢布(庸),这就叫秘庸调制。
70.两税法: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多少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后来两税法历代相沿,至明不改。
71.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一场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主要倡导者是韩愈,柳宗元,参加者有李翱,皇甫堤,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其主旨是为了恢复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质朴流畅的传统,使散文更适宜于叙事,说理和抒情。因为先秦,两汉的时间比六朝为古,所以,文学史上称这次运动为“古文运动”。
72.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在中唐,经白居易,元稹的大力倡导下,加上李绅,王建,张籍等一批诗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一场规模不小的诗歌运动,史称“新乐府运动”。它以“但歌生民病”为宗旨,实际是有意恢复《诗经》和汉乐府开辟的文学传统。
73.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74.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企图以种种新的政治举措改变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但由于保守派(旧党)的固执反对,新法推行迭遭阻碍,总的来说推行新法是失败的。
75.理学:理学是北宋兴起的一门学问;它以阐发孔孟学说中天道性命内容为主,讲究成贤成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在南宋则有朱熹,陆象山。他们要复兴儒学,就是要从精神的层次救败。像先秦儒家一样,他们承认人性中有道德的根源,这根源就本于创生万物的天地。成贤成圣就是要修养成一种成天地合一的“天地境界”。但这境界不是要出世,也不是要逍遥,而是像天地那样“曲成万物”,也就是本着一种大公精神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76.色目人: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二等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北人,西域人乃至欧洲人。他们归顺蒙古人最早,所以,元朝政治深深打上了西域商人的烙印。
77.南人: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最低下的一等人,即四等人。南人就是南方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78.回回:它是元朝进人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相互学习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现在称回族。
79.盂德高维诺:盂德高维诺是11世纪末期意大利方济合会士。1291年他乘船到达中国泉州,数年后又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今北京)大主教,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先驱人物。
80.八思巴:西藏喇嘛教萨萨派的领袖,元世祖忽必烈奉他为国师,除“做佛事”,为皇帝及后妃传授佛戒外,并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备皇帝咨询。朝廷又设宣政院,让八思巴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