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史》常考十五
发表时间:2019-01-21 10:13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
二、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三、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生产交换--产品经济)计划经济
四、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灭亡(政治上层建筑)
五、精神境界极大提高(观念上层建筑)
1、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单一社会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国企是其主要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仅有全民所有制形式,还包括集体所有制和混合所有中公有成分,公有制之外还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
2、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的显著特征,是共产主义的一面旗帜;
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全面自由发挥;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自由选择职业和交换工作。◆
(2)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摆脱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束缚;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简答)
2、整体——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1)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涵:摆脱三大束缚,成为三个主人
摆脱自然力的束缚,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摆脱社会关系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主客观条件
物质条件——社会化大生产;社会条件——现代无产阶级;
精神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1、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基本特征上的异同
基本特征 |
共同点 |
不同点 |
社会主义 |
共产主义 |
生产力 |
生产目的—共同富裕 |
水平相对较低 |
高度发展 |
生产关系 |
所有制 |
公有制 |
多种所有制并存 |
单一社会公有制 |
分配制度 |
有利于人民 |
按劳分配 |
按需分配 |
经济体制 |
|
商品经济,市场调节 |
产品经济,计划调节 |
上层建筑 |
政治上层建筑 |
消灭剥削制度 |
存在阶级和国家 |
阶级消灭,国家消亡 |
观念上层建筑 |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核心—集体主义 |
存在旧思想 |
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
人与社会发展
|
|
|
存在旧式分工、三大差别,劳动仅仅是谋生手段 |
劳动成为生活第一需要,自由全面发展 |
2、人类社会历史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为什么)
(1)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人类社会必然要发展到共产主义;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决定资本主义必然要发展到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社会主义必然要过渡到共产主义。
3、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同一社会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内部更迭,可以通过改革实现和平过渡;而以往社会形态更替是不同社会形态间的更替,一般要经过革命实现暴力更迭。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
1、实现共产主义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
2、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的过渡要经历长期的实践过程;
3、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经更长的实践过程;
4、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第三节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什么?)
1、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资本主义无法跨越社会主义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只有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才能逐渐清除资本主义的痕迹,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扫清障碍。
2、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的前提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
(4)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者关系?)
1、远大理想是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选择)
2、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现实基础。◆(选择)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