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外国文学史》章节知识六

发表时间:2018-12-26 09:52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三节 塞万提斯 (西班牙)
1、塞万提斯: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代表作:
《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划时代的讽刺巨作),宣告了骑士小说的终结,创造了一种广泛反映现实的长篇叙事性文学作品,是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奠基之作。。
《奴曼西亚》(著名悲剧、历史剧):取材于西班牙人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斗争史实,歌颂了顽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惩恶扬善故事集》:西班牙文学中第一部完全摆脱意大利短篇小说影响的富有独创性的短篇小说集。
《巴那索神山瞻礼记》:长诗。
2、理解后简答题
为什么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
(1)喜剧因素: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终日脱离实际。把维护主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见义勇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由于方法不对(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等)而得到相反的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喜剧性的角色。
(2)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堂•吉诃德不单是个喜剧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主观上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
(3)不涉及骑士道时,他是一个具有渊博的学识,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脑子里装着人文主义的理想,手中却提着中世纪的长矛。如此极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得堂 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即丰富又复杂。
(4)这一形象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和当时西班牙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作家本人的思想矛盾(嘲笑骑士制,又试图以理想化的骑士精神来冲击落后的现实。)
《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
(1)高度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着力刻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欧洲叙事文学有故事想小说发展)。
(2)把写实与荒诞、严肃与滑稽、悲剧性与戏剧性等彼此对立的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3)戏拟骑士小说的写法和口吻,广泛运用了民间口语,俗词和谚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叙事风格,还突出了堂吉诃德的疯话和桑丘的傻话,造成独特的讽刺效果。
(4)在主要情节之外穿插了一些独立的故事,拓宽表现范围,但有时也破坏了情节的连贯性,有些细节描写有前后矛盾之处。(早期小说的特点,与民间故事有关联)
第四节 莎士比亚 (英)
1、威廉•莎士比亚:马克思成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一生共创:37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的创作道路,按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创作充满愉快乐观的浪漫色彩。
a、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
b、历史剧(9部):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主张民族统一,拥护贤明君主,谴责封建暴君。
前四部:《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
后四部:《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最具代表性)《亨利五世》
c、喜剧(10部):基本主题:歌颂爱情和友谊,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包括: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2)中期(全盛时期1601~1607):悲剧时期,带有悲愤沉郁的色彩,共创了七部悲剧四部喜剧(包括《一报还一报》等)。
基本主题表现野心、贪欲的邪恶性。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主要人物:哈姆莱特、霍拉旭、雷欧提斯
《奥塞罗》主要人物:奥塞罗(具有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品质)、苔丝德梦娜、伊阿古、凯西奥
《李尔王》:对权势、财富贪欲的抨击。
《麦克白》:(心理描写)野心家形象。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
(3)晚期):传奇剧时期,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宽恕、和解
《暴风雨》(诗的遗嘱)等传奇剧四部
《亨利八世》历史剧一部
这一时期詹姆士统治的反动矛盾的尖锐。作者从现实中找不到矛盾的出路,便转向幻想世界,梦想通过超自然的力量,用仁爱、宽恕的精神来调和矛盾,实现理想。
2、术语解释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在莎士比亚第一时期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个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他是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
(2)作品通过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亚化:
是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就是要求戏剧创作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优美的语言创作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1)情节的生动丰富(三条线索 复仇:哈姆莱特为主线,雷欧提斯为副线)线索的丰富,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增加读者的可读性。
(2)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由快乐王子—忧郁王子)人物真实可信。
(3)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宫廷—家庭、深闺—墓地、乡下—城市)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
(4)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哈姆莱特:前语言明快、后忧郁。双关语:“生存还是毁灭”。)
3、综合论述题: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A、形象,
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是作为王子的哈-,是从王子到作为政治家的哈-,是从王子到作为思想家的哈-,是从王子到作为战士的哈-。
(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强调智慧和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B、性格特征:(犹豫、延宕)
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4、《哈姆莱特》在艺术上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
a. 在人物塑造上,《哈-》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
出于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莎士比亚十分善于运用内心独白的艺术手段。
为了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莎士比亚成功地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塑造。
b.在情节结构上,《哈-》突出地表现出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其戏剧情节一般是多层次、多线索的,或平行发展或交错推进,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c. 在创作方法上,《哈-》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
d.其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