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20世纪欧美文学史》章节总结十

发表时间:2018-12-21 09:51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五章存在主义文学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答:由于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的特殊依存关系,哲学的命题同时就是文学的主题。

二、存在主义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本质区别
答:1、传统文学基于传统哲学对于事物本质或者必然性和普遍性的追求,在小说徐菊中往往突出表现为故事情节受到因果关系的支配,人物受到环境的制约和支配,性格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改变,成为某种典型等,而存在主义强调偶然、荒诞、世界的非理性,因此取消了传统文学所依赖的因果关系,并否认典型的存在。
2、传统作家对生活进行直接描写并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判断,而存在主义最品都可以看成是哲理的、象征性的语言。作者大量使用隐喻、象征、无逻辑的手法,语言力求简洁,叙述冷漠,与作品所要表达的荒诞感相一致。
3、存在主义文学常常把人的主观情绪作为表现的直接对象,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存在主义代表作家的不同创作视角
答:萨特从政治哲学的立场出发,加缪更多从文学家的角度,西蒙娜则从女性觉醒的意识入手。

四、萨特、加缪、波伏娃的主要创作成就和论著
答:加缪:局外人,西西弗斯神话,鼠疫,戒严,正义者,反抗者
波伏娃:女房客,人总是要死的,吃闲饭的嘴,第二性
萨特:恶心,墙,存在与虚无,苍蝇,巴里西纳,禁闭,自由之路,死无葬身之地,辩证理性批判

五、《局外人》中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手法的结合
答:作品抛弃了传统小说的情节,莫尔索的故事是一个琐屑的带有偶然因素的故事,他所做的一切之间没有任何必然因果关系;采用了刻板拘谨、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人物对世界的陌生感,人物的孤独感,而不是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

六、小说《墙》的寓意性
答:小说《墙》带有明显寓意的存在主义故事。标题本身就有象征意味。作者想人们揭示了荒诞的面目。作品中生死不过咫尺之间,墙里墙外,善与恶、英勇与背叛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切都是模糊虚假的。想活下去的人离开屋子就死了,想死的人信口胡说却活了下来。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荒谬的,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拉蒙竟然会自己跑到墓地。这一切都如此莫名其妙,证明了世界无理性可言。依皮叶达万念俱灰。书中三个人物还体现了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的观念,作品没有提供恒定的道德伦理可供参照,主人公自己在特殊的情境中完全自由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对于选择的后果无从预料,也无从评判。

七、萨特的“境遇剧”
答:境遇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萨特曾在1947年《我们提倡境遇剧》中说:“如果说人在一定的境遇中是自由的,他在这个境遇中并且通过这个境遇选择自己,那么就应该在戏剧中表现一些简单的最能表达他的关注的境遇,并且把那个境遇向某些自由提出的问题介绍给公众。”萨特的核心思想是“人就是自由”,而主要是选择的自由。他认为自由在一些极限境遇中最能重要的显示出来,因此他的剧本常设置一些极限境遇,如生死关头、地狱之中等。

八、萨特文学作品的基本特色
答:1、萨特的作品往往以人物情节图解哲学观点
2、萨特作品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抽象的,没有明确的时空观念
3、作为一个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博采众长,并不固执于任何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但他作品的寓意性、象征性很强,更多地体现出一个哲学家的理想。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