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20世纪欧美文学史》章节总结七
发表时间:2018-12-21 09:48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一、象征主义流派产生的标志:1886年9月,一位原籍希腊、笔名让。莫利亚斯的年轻诗人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这个名称去称呼早已出现的反传统的诗人们,同时阐述了象征主义的基本原则。得到了广泛热烈的响应,文学史通常认为这一宣言标志了象征主义流派的产生。
二、波德莱尔《恶之花》
三、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作品:前期象征派三杰:兰波《通灵者的信》《醉舟》、魏尔伦《今与往》、马拉美《牧神的午后》,以及诗人拉弗格、雷尼耶。
后期:瓦莱里《海滨墓园》、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维尔哈伦,梅特林克《青鸟》
叶芝《钟楼》《驶向拜占庭》《盘旋的楼梯》
后期象征主义对前期象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答:1、由于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震撼,以及战后国际形势和思想哲学上的冲击,后期象征主义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象征更为多层次和复杂,后期象征主义在体裁上越过了诗的疆界,同时也摆脱了前期象征主义诗歌沉醉于象牙之塔中的嫌疑,直接而深刻的反映了一次大战后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2、后期象征主义运动的参加者包括世界各个国家的诗人和戏剧家,从欧洲范围来看,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是以相当分散的形势发展的。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答:1、《四个四重奏》是由四首各自独立又紧密相关的长诗组成:《烧毁了的诺顿》《东艾克》《干燥的萨尔维奇斯》《小吉丁》,这四个部分分别借用与诗人祖先及本人生活有关的地点,通过对历史事迹、个人经历的追忆,对往昔时光的无望的追怀,思索时间与永恒的关系,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深思来世和自己的诗歌对现代世界的作用。这些思想在四首诗篇中反复呈现、发展和深化。
2、各首长诗以所谓构成世界的四大要素气、土、水、火和四季之一为基调,各分为五个乐章,语言节奏性强,自然流畅,诗意浓厚,表达明澈。
六、《荒原》的艺术独创性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1、《荒原》在艺术上实现了艾略特的诗歌理论。显然,艾略特似乎将前人的许多作品进行了重新阻隔,许多直接引能用使人议论纷纷,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诗歌创作。他的独创性表现在这种大胆的引用和组合中。这一点也正好体现了后期象征主义的“非人格化”与理智的特征。这些引用还同时达到了思想知觉化和“客观对应物”的效果。
2、另外,使人大量地运用内心独白及戏剧手法,使得这部作品称为象征主义各种艺术技巧的集大成之作,也使得诗歌具有绘画和音乐的特征。
3、自《荒原》后,西方诗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艾略特的创作成为象征主义诗歌一个不可企及的丰碑,也给象征主义一个完美的总结。
艾略特的文学批评理论
答:1、在理论和批评方面,他是英美新批评派的奠基人,他的所谓的新古典主义理论,旨在反对浪漫主义。
2、他提出了“非人格化”的主张,针对浪漫主义认为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现的观点,指出生活与艺术之间有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诗人的情感是素材,要进入作品首先要经过“非人格化”,将个人的情绪转化为普遍性的艺术情绪。
3、针对浪漫主义的直接抒情,他提出了“思想知觉化”和“客观对应物”的理论。他主张作者寻找并描写那些能唤起情感体验的一套事物、一串经验,以这些“客观对应物”的象征意义暗示和传达,从而避免直接的叙述和描写。
4、他的主张对20世纪现代诗派影响巨大,诗人的作品不再用词语去表达感情,而是像绘画一样展示各种意象、典故、事件、情景等构成“客观对应物”,不了解其特殊的象征意义便无从了解诗意,而是否理解诗意也不再是阅读的关键。
七、《荒原》的结构和主题
答:《荒原》一共五章,依次是:《死者的葬礼》、《对弈》、《火戒》、《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谈话者、场景、句法和韵律,但又组成一个整体。
荒原象征了现代文明崩溃的情景,概括了一次大战时代的普遍特征。诗人将以伦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视为荒原。在这个荒原上,信仰泯灭,理性崩溃,爱情堕落为兽欲,诗情画意荡然无存,人们虽生犹死。诗人暗示,现代人只有加强道德修炼,听从上帝,忏悔和祈祷,大地才会恢复生机。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