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临床心理学》串讲—第八章

发表时间:2018-12-07 15:54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八章   几种常见心理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与心理干预策略


第一节   抑郁症
1、抑郁症——是一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症。抑郁症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它可以以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可能是隐匿性的。
2、心理病理机制的概念:
①狭义上来讲,是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一种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的解释;
②广义上来讲,则可以指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一种心理障碍的形成方面的作用;
3、早期的心理动力学家认为,抑郁症是童年期的丧失被重新激活所致。
4、心理动力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这些理论的基本点在于:
①抑郁症源于患者婴儿期的某些欠缺,尤其是父母的丧失和潜在的丧失;
②某些事件(如离婚、失业)可再度激活这些最初的创伤,不论促发时间是什么,人们都重新陷入婴儿期的灾难之中;
③这种倒退的一种最主要结果是失望感和无助感,这是婴儿式的、对伤害的无能为力的反映;
④许多理论家不再认为愤怒内化是抑郁症的中心,认为对内投物(被内化之爱物)的矛盾态度是抑郁症情绪困扰的基础;
⑤自尊的丧失是抑郁症的原发特征;
5、行为心理学观点:
①消退假说:许多行为主义学家认为,抑郁症是消退的结果。也就是说,一旦某行为得不到强化,人们就停止该行为,便会变得不活动或退缩等,这便是抑郁。
②令人反感的社交行为;
6、人本—存在主义观点:
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症是丧失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结果,从而造成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不一致,抑郁病人常常有内疚和负罪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没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②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完满和真实的生活,他便可能产生空虚或不真实感,对这种感受的反应便是抑郁。
7、认知观点:
①习得性无助与消极归因方式
归因假设:如果一个人将负性事件归因为自身的、整体的和持久的原因,而将正性事件归因为他人的、局部的和暂时的原因,那么他便很可能变得无望,进而患上抑郁症。
②消极的自我图式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自身、周围世界及未来的认知模式,这个模式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图式存在负性偏差,倾向于将自我看成“失败者”,那么他便成为抑郁症的易感者。
8、社会文化观点:社会文化理论家强调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发现,在相对传统的社会群体中,抑郁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9、生物学观点:家系调查表明,抑郁症患者的一级家属比其他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10、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①要对病人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
②要确定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先确定是否需要生物学治疗。
③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11、抑郁症的心理干预策略:
①心理治疗:包括A、心理动力学治疗;B、行为疗法;C、人本—存在主义治疗;D、认知疗法(认知治疗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减轻症状阶段和图式聚焦阶段);E、人际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简称IPT,是一种短程个别治疗。IPT强调对病人目前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的治疗,治疗目标是要帮助病人恢复到早先的功能水平和改善社会功能。IPT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阶段;2、中间阶段;3、结束阶段;)
②生物学疗法:主要包括药物疗法和电痉挛疗法。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
2、创伤性事件(战争、被强暴、目睹他人惨死、严重事故等)是PTSD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
①心理学观点:包括A、行为理论(采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结合的双因素理论解释PTSD症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被用来解释那些有创伤经历的个体后来的高水平的痛苦和恐惧。)B、认知理论。
②生物学观点:早期的精神创伤可能导致个体发生神经生物学改变。
4、创伤后应激障碍恢复期的五个阶段:
①紧急期或呐喊期;
②情感麻木和否定期;
③重复侵入期;
④反应转折期;
⑤整合期;
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治疗时机的选择;
②治疗师的治疗态度;
③治疗形式的选择;PTSD的治疗形式主要包括团体治疗和个别治疗。
6、创伤后应激障碍个别治疗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①认知加工治疗(CPT):
A、认知加工治疗(CPT)是专门用来处理遭到性攻击的PTSD受害者症状的治疗。CPT的理论基础是PTSD信息加工模型,共包括12次结构化治疗,它同时包含了暴露治疗的主要成分和认知治疗的主要成分。
B、在PTSD治疗中,CPT中的暴露治疗都是想象暴露,一般会连续进行两次治疗。让病人充分地想象和回想所有的事件,并加上他们和创伤性事件有关的想法和感觉。
②眼动脱敏和再加工:


第三节   神经症
1、神经症包括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和其他。
2、神经症性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
心理学观点
A、心理动力学观点: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是本我欲望与超我和自我之间在潜意识领域冲突的结果,本能的欲望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得到满足,便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核心主题,他通过精神分析,使神经症的症状还原到被压抑的内心冲突状态,然后再使其转入意识状态。
B、行为心理学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源于外界的刺激,都是后天学习与环境决定的结果,都是通过条件反射习得的。
C、人本—存在主义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神经症是自我潜能遭到压抑、发生歪曲的外在表现;存在主义理论家强调,人有追求真实性的内驱力,焦虑来自真实的自我和虚假的自我之间的分离的意识。
D、认知观点:认知心理学强调,情绪与行动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在情绪障碍中,认知歪曲是原发的,情绪障碍是继发的。
E、森田的神经质理论:森田疗法的主要原理在于采用“顺应自然”的方法。
3、神经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联合应用。神经症的心理治疗可以采用多种理论和方法,包括心理动力学疗法、人本—存在疗法、行为治疗和认知疗法等。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加速治愈过程,而且能帮助患者学会新的应付策略和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法。
4、神经症的心理干预策略:
①心理治疗
A、心理动力学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的一个目标是将自我从精心的防御工作中解放出来,因为防御工作垄断并且耗竭了神经症患者的自我,使自我不能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解放自我的手段是将自我消耗能量、努力加以压抑的潜意识材料暴露出来。为达此目的,心理动力学家主张采用自由联想、梦释、错误分析和解释等心理分析技术。
B、行为疗法:行为治疗家经常采用的行为技术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示范法、放松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
C、人本—存在疗法:存在主义治疗家不太关心病人的症状,而将自己治疗工作的重点放在恢复病人的完整感和自由上。
D、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对于神经症的治疗效果好于心理动力学疗法和药物疗法。
②药物治疗:抗焦虑药和某些抗抑郁药是神经症药物治疗中的常用药物。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