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秘书发展史略
一、秘书历史也是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政治史、领导史的重要构成部分。运用秘书历史经验教训的时候需明确:
1、历史事迹与历史人物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2、古代的“秘书”与现代的秘书有许多明显的不同点
3、我国古代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今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根本的区别
二、秘书产生的前提
1、有了领导和领导工作
2、语言文字的出现
三、“秘书”的古义:
1、宫禁中秘藏之书
2、谶纬图箓chen wei tu lu
3、官职名称,始于东汉时设的秘书监
4、官署名称,始于晋的秘书寺
四、秘书基本性质特点:近身、直接、辅助、综合
五:秘书可追溯: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六、最早的秘书:仓颉、沮诵 (轩辕黄帝)
最早的 “秘书”:殷商时期 制作甲骨文书的“巫觋史xi
秘书萌芽时期:夏代
最早的公文:甲骨公文(殷商时期)
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商代后期)
殷以后到了周代,
史逐渐取代
巫,成为秘书的主流。
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1良史型秘书(南史--齐国、董狐—晋国)
2客卿型秘书(士,俗称门客。冯煖—齐国、赵国—毛遂)
秦:丞相——三公统辖下的九卿制。
三公: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承担部分的秘书工作
太尉:主辖军事事务,
御史大夫:
秘书长,御史有“举劾按章”的权力,监督职能
代表人物:李斯,政治家、法家,唯一文学家。长史=秘书,参谋型兼文字型大秘书。
汉:尚书成主要秘书,膨胀回位,
秘书监(最早用于官职名称),东汉曹操设置秘书令
(膨胀回位:秘书的权力不断膨胀,皇帝就不断设立新的秘书机构及官职名称来取代他们的现象。)
代表人物: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史记》
唐:三省六部制,翰林(学士)型秘书(特点:近身、亲近),学士=内相
代表人物:魏征:政治家,谋划决策秘书
虞世南、上官婉儿
宋: 秘书省:掌古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
明: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以左右丞相为宰相之任,后废除,设立内阁制,以翰林学士为主。
代表人物:刘伯温
清:军机处(勤、速、密)
汪祖辉:
《佐治药言》——秘书幕学、《学治臆说》
幕府型秘书:军营幕府、行政幕府
幕府学科代表作:《佐治药言》、《幕府举要》、《办案要略》
现代秘书工作述略
1926年7月:中央成立秘书处
1931年:周恩来、瞿秋白,第一个《文件处理办法》
1948年9月,华北政府设立秘书厅,正副秘书,秘书部门《办事通则》
并颁发《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既要参与政务,又要掌管事务)
1980年后,高校创办秘书专业,出现学术组织,刊物,开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海外秘书发展概况
1、职业社会化
2、智能专业化
3、办公自动化(20世纪70年代末)
4、队伍女性化
5、秘书科学的状况
(Ps:英美把政府秘书分为四级:行政级、执行级、文书级、助理文书级。)
秘书工作的历史经验总结要求:
1、秘书工作的政治性很强
2、秘书工作要求知识广博
3、秘书工作的规范性很严
4、秘书的职业道德要求很高
5、历史上重要的秘书思想理论
历代重要的工作制度:
1、符玺印信制度
2、公文处理制度
3、保密制度
4、进谏与封驳制度
秘书思想的优秀传统:
1、对人生价值的顽强追求
2、对人格的严厉要求
3、对国家君主的绝对忠诚
4、对刑名术法的刻苦实践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