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收拾起"指"倾杯玉芙蓉"首句,"不提防"指洪升〈长生殿。弹词〉。
152、李渔认为自己的创作达到了思想追求的最高境界,完成了把风流和道学融为一体的目的.才子的风流艳情既不违背道德,他们的道德观念也不否定风流;道学中充溢情感,风流里暗藏性理。
153、李渔的传奇无一不是地地道道的场上之剧。
154、李渔特别标举"立主脑",即确立作为全剧结构枢纽的"一人一事",它既是戏曲结构的主线,又是作者立意的焦点,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55、《四婵娟》为四折短剧,以古代才女韵事为题材,"四大才女":谢道韫、卫茂漪、李易安,管仲姬.
156、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聊斋志异》现存作品四百九十一篇.蒲松龄从自己的体会和经历中,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并对此进行了批判.这批判主要集中在科举制度的不公正这一现象上. 157、《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158、袁枚〈新齐谐〉,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清代的文言笔记小说,要么模仿《聊斋志异》,要么模仿〈阅微草堂笔记〉。
159、清初的小说大别可以分为四个系统:一为〈金瓶梅〉系统,以家庭生活为描写的中心,著名的有署名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二为《水浒传》系统,写英雄传奇,著名的有陈枕的《水浒后传》、钱彩、金丰的《说岳全传》;三为《三国演义》系统,主要是演义历史的通俗小说,著名的有《梼杌闲评》、褚人获的《隋唐演义》;四为才子佳人系统的小说,较有成就的署名名教中人的《好逑传》等。
160、《好逑传》人物:铁中玉、水冰心。
161、(醒世姻缘传)是用山东淄博一带的方言土语写成的.
162、明末清初,特别是顺治、康熙年间小说林中涌现出一个强劲的说流派,即才子佳人小说。它们既是明以来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又是中国古代爱情与婚姻小说长期发展衍化的结果。
163、才子佳人小说大都在二十回左右,相当于现代中篇小说的规模;小说的作者大都为江浙一带的人,所写主人公的籍贯也围绕在江浙地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小说描写的才子佳人大都出身于上层官宦人家,且为独生子女;叙述的内容虽然或祥或简,或牵涉他事,但主旨无非是"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鲁迅)。
164、《儒林外史》首先是塑造了几个科举迷的形象。其中范进、周进是一个类型。作者不仅写出他们被科举制度折磨得如痴如狂的迂腐可怜的形象,而且写出了造成这种变态心理的典型环境。第二种类型是一批举业至上主义者。他们向往功名,推崇科举,但本身并没有痛苦的经历。这批人的面目可概括为八个字,即迂执酸腐、空疏不学。第三类人以蘧駪夫、匡超人为代表。他们原先是很纯朴的青年,后来中了八股文的毒害而堕落。
165、《儒林外史》杜少卿(是一个具有一定程度个性解放思想的人)和沈琼枝,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孳生时期新兴市民阶层要求冲破封建束缚、争取个性解放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166、《儒林外史》给予后代文学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晚清的谴责小说上。
167、《红楼梦》初名〈石头记〉,简称脂评本。程伟元和高鹗增补了后四十回。脂评本系统就被程本所代替,后四十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
168、《红楼梦》的研究,五四运动以前,最有影响的是"评点"和"索隐"两派。五四以后,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是红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流派。
169、李汝珍的《镜花缘》谈才学和妇女问题。
170、清中期专以杂剧创作闻名于世的戏曲作家是杨潮观。清中期最著名的戏曲作家是蒋士铨。
171、沈德潜,编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清诗别裁》。
172、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主张用学问做根柢,以增加诗的骨肉。
173、袁枚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新齐谐〉等。袁枚写诗主张抒写性灵,认为诗就是要写出人的真性情。他认为文学应该进化,有时代特色。诗只有工拙之分,而不能以古今定优势,以宗唐或宗宋分高下。
174、桐城派:在方苞、刘大櫆、姚鼐的号召下,当时鼓吹程朱道学、提倡唐宋八大家文体的人形成了一种文学理论和古文运动。由于他们大都是桐城人,因此人们称他们为桐城派。
175、姚鼐论文强调写文章要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
176、清代初期骈文代表作家有陈维崧,著有〈湖海楼集〉;毛奇龄,著有《西河全集》;晚清骈文王闿运、李慈铭成就较高;清中叶的骈文作家中汪中成就最高,他也是整个清代写骈文的第一高手.
177、讲唱文学包括弹词、鼓词、子弟书、宝卷。子弟书是鼓词的一个支流。
178、弹词《天雨花》作者粱贞怀;〈再生缘〉作者陈端生。郑振铎将弹词称之为"妇女的文学"。
179、龚自珍,号定庵。与桐城派古文比较,龚文上法诸子,奥博纵横,是先秦诸子散文一个新的发展。
180、曹籀《定庵文集序》说龚自珍"足以继往开来,自成一家。"柳亚子推崇他是"三百年来第一流"的诗人。
181、魏源,著作有《海国图志》。
182、梅曾亮,字伯言,他成为桐城派后期的中心人物。
183、曾国藩,字涤生。为文于义理、考证、辞章外,还强调"经济",对桐城派文论有所推进,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时人称之为"湘乡派"。
184、宋诗运动,至同治、光绪年间,衍变为"同光体"诗派。代表为沈曾植、陈三立、陈衍。
185、甲午战争时期小说创作,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为侠义公案小说,一为狭邪小说。侠义公案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施公案》。
186、忠烈侠义传〉,实际包括《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俞樾将〈三侠五义〉改名为《七侠五义》。
187、所谓狭邪小说,乃指清末以**优伶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章回小说。它的直接源头,是才子佳人小说和《红楼梦》续书。
188、《海上花列传》作者韩邦庆。人物对话全用吴语方言,充满浓厚地方色彩,胡适推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
189、《荡寇志》作者俞万春.《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
190、"诗界革命"它的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粱启超等人。
191、黄遵宪提倡"我手写吾口"。
192、"同光体"诗派,代表作家有沈曾植、陈三立,陈衍等.
193、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一系列文学革命的口号,形成一种新体散文,号"新文体"。
194、汉魏六朝派,代表作家有王闿运;晚唐派,代表作家有樊增祥、易顺鼎.
195、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196、《官场现形记》在艺术上深受〈儒林外史〉影响,全书由许多短篇故事蝉联而成,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19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结构,较〈官场现形记〉完整.全书虽仍无贯穿始终的情节,但以"九死一生"为主要线索,把其二十年"亲见亲闻"的人和事串联起来,有了贯穿全书的人物。
198、章炳麟,号太炎。秋瑾,别署鉴湖女侠。
199、陈天华,其中以鼓词《猛回头》、政论《警世钟》、小说《狮子吼》等尤为著名。
200、南社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柳亚子著作今有《磨剑室诗词集》。
201、北京剧坛原本流行的是昆曲和京腔,徽班进入北京,带来二黄调.这一声腔,多认为来源于江西的宜黄腔,后流行于安徽,形成徽调.汉剧的主要声腔是西皮,它来源于西北的梆子腔.二黄和西皮相互交融,而成为徽剧的主要声腔,徽剧成为北京地区的一个新剧种,即京剧.被称为京剧老生三杰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是京剧艺术的主要奠基人.
202、柳亚子,陈去病等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
203、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在东京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