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农业概论》知识串讲九

发表时间:2018-11-23 14:09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的特征:商品化、企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

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指导原则:民办、民营、民受益。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坚持“指导不领导、参与不干预、帮办不包办,扶持不主持”的原则。具体原则:家庭承包经营、农民自主自愿、民主管理、以服务为宗旨、合作制分配。

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发挥协作优势、优化要素组合、提高竞争能力、减轻自然灾害、提高管理水平。

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仍不合理,种植比重过大,渔业林业比重过低;第二产业,近年来农村工业发展迅速,但逐步放缓,原因就是技术水平低,农业工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得不到保障以及缺乏现代管理手段;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首先,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严重抑制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进程。其次,农业资本调整不足。(全国基础建设中,农业资本建设投资比重低;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减少,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事业费不足;本该在农业投入中承担较大份额的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呈下降趋势;农村集体和农村个人对农业投入呈下降趋势)。第三,农业科技水平低,技术落后。(科技进步是农村进步的决定因素)。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①因地制宜的原则,②循序渐进的原则,③可持续的发展原则,④以市场为导向,⑤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⑥质量效益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①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多种形式办学;②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对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③稳定发展农村第一产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a.保证粮食产量稳重有增b.按照调优,提高与创新的方针发展经济作物的生产c.积极发展林业和渔业d.积极发展畜牧业e.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④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创造条件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明确方向重点,提高发展规模和档次;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培养经济增长的点;完善企业信用担保营运体系,广开融资渠道;在第一、二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
“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

农业产业化:是适应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推动力,能有效解决结构调整中的一系列问题,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农村产业化的三大基本条件: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二,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的分配纽带,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果的巩固,若处理不好,则会带来负面影响。三,必须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首位,不能过分重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成功经验对我国有何启示:西方国家: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扩大国际农产品的贸易;采取宏观调控的方法较好的归法市场流通秩序,将农业的生产和经营转化成一种商业活动,提高农业的商业化水平;注意运用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成果支持农业现代化;发达的农业市场化体系的形成,其门类齐全,分布广泛设备先进,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产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自由竞争,有法可依,执法严谨的标准化,规范化,秩序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再者农业生产过程高度商业化,农业市场化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每项活动都转化成商业活动。我国: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是解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问题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农业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应对加入WTO,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举措。
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②农产品期货市场

可持续农业的核心:协调好农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其和谐、高效、优化、有序的发展,即在确保农业的生产和农产品产量获得稳定增长的同时,谋求人口增长获得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我国现阶段农户经营的基本特征:社区合作经营组织和农户经营结合;农业经营单位与农民生活单位结合;经营者与劳动者有机结合;农业经营成果与农民收入结合。

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发挥协作优势、优化要素组合、提高竞争能力、减轻自然灾害、提高管理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物生产的主要特点: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作物;生产周期长,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交织;具有显得季节性的地域性。

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作物种类和品种的生物足额特性;温度;纬度、海拔、地势、地貌、土壤等地理环境条件;消费习惯;农业经济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市场和价格

优良品种的主要作用:提高单产;改进品质;保持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扩大种植面积;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早熟、适应性强。

作物育种方法:常规育种法和现代育种法

常规育种法:
选择育种:选择优良自然变异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将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于同一个体并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杂种优势利用: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性状优于双亲。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在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

建立综合性防治体系: 利用植物检疫技术阻止外来生物入侵;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合理的作物布局和轮作换茬;选择适宜的抗性作物品种,并应避免同一品种的大面积连片种植;根据苗期有害生物的发生状况,进行适当的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尽量避免苗期和生长季前期喷洒施药,以便充分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利用有效地农业措施,加强田间管理,阻止病虫害的发生;根据田间检测,准确预报不同有害生物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在轻重度发生时,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和其它非化学防治技术,在大发生时及时使用高效药剂防治。作物收获后,采用有效措施保护天敌生物,并尽可能清除残余有害生物。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