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 简述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俄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1).无产阶级和农民没有结成巩固的联盟,农民发动较晚,没能同工人阶级紧密配合。
(2.)无产阶级的行动不能协调一致,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路线分裂了无产阶级队伍。
(3).国内外资产阶级对沙皇政府的支持。
意义:
(1)1905-1907年的革命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锻炼和教育了劳动大众和布尔什党,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了良好的准备。
(2)俄国革命也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人名革命,它不仅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亚洲的革命运动,揭开了帝国主义时代革命风暴的序幕。
2. 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1)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造成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2)战争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即欧洲从此走向衰落,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经兴起的美国和日本却利用战争之机,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力量,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世界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3)战争造成的最重要的政治结果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如俄国去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德国爆发了震撼欧洲的“十一月革命”,匈牙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等。
(4)战后兴起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使得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维持不下去了,人类的进步进程加速。
3.评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初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以及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质资源缺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
1918年夏,在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苏俄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革命武装暴乱,苏俄外境极为危急。面对险恶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果断措施将全部国家生活转上战争轨道,宣布全国为军营,为把有限的财、物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需要,在经济领域中实施一系列“非常措施”,如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家化、贸易国有化、普遍劳动义务制等等,人们习惯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政策从1918年夏开始推行,1919年春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战共是在极端特殊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政策,它使苏维埃国家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按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和有效使用,为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一个遭到破坏的和落后的国家中保全了无产阶级专政。从历史角度看,它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战主义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弊端和过失,主要是在实行工业国有化和贸易国有化方面,没有保持一定的限度,超出了理论上和政治上的需要限度,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在实施余粮收集制的过程中,也产生不少偏差,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前提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中也有重大失误。总之,战共政策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非常成功的,而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则是一种失败。
4. 简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前社会民主党内的三个派别及其主张。
俄国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对待战争和暴力革命问题的态度不同,而分成三派:右派掌握了社会民主党的领导权,其代表人物是艾伯特等人,他们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大战爆发后公开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以哈阿兹和考茨基为首的中派反对世界大战,主张和平,但并不准备用革命手段结束战争,更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左派是斯巴生克团,它创建于1916年1月,领导人是卡尔.。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力量十分薄弱,它没有形成一个独立政党,最初是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左翼,1917年成为独立社会民主党的成员。
4. 布列斯特和约的内容和意义。
5. 列举共产主义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内容。
通过了列宁《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通过了列宁拟定的《民族殖民地》提纲;通过了列宁制定的加入共产国际的21个条件,以及《共产国际章程》,完成了建立共产国际的工作。
6. 简述国联的目的及影响。
影响: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但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实际成为英法所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维护它们在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外交工具,二战的爆发使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解散。
7. 一战初期英法对德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英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英政府把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保持大英帝国作为头等大事,而不愿对欧洲大陆承担广泛的义务,只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欧洲的最大安全。为此,英反对战后法国的过于强大和任意制裁德国,担心一个残破的德国不仅有利于法称霸欧洲,而且会使德苏接近,并促使德革命发展,从而从根本上破坏欧洲的均势。另外,英国也深知自身安全与法国的安全密切相关,因而反对德国兴起而复仇,破坏现状。鉴于以上考虑,英国认为最好办法是支持法德和解。在英国的干预下缔结一项包括法德在内的安全保障公约,解除法对安全的担忧,同时把德拉入西方集团。
8. 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是美国的胜利?
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英法美日等九个国家,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不仅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障碍,而且成功的是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质而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而使美国无需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利益;《五》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军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从此终结,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而《九》的签订则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终于成为现实,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为美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提供了条件。以上种种说明华盛顿会议是美国的胜利。
9. 如何评价凡尔赛体系?
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凡尔赛体系”的目的是企图稳定瓜分世界后的国际新秩序,但它明显的反苏、反共、反革命性质必然引起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矛盾,它对战败国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激化了与战胜国之间的对抗。由于分赃不均,以及战胜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又激化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委任统治制度也加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冲突。因此“凡”的建立并不能确保战后和平,只能激化体系内部矛盾。作为维系战后和平体系主要工具的国联本身又存在缺陷,不可能真正起到实质性作用,所以说“凡体系”包含了难以解决的矛盾,播下了新的战争种子,又缺少制止战争的有效手段,它不过是战争的间歇。
10. 简述布哈林问题。
布哈林十月革命后长期担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真理报主编,他在苏联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一些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见,主张减慢工业化速度,把更多资金放到农业上去,以利于工农业的均衡发展。其意见得到了政治委员里科夫和托姆斯基的支持,但遭到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的批评,谴责他们为右倾机会主义集团。1929年布哈林被开除政治局,1938年以叛国被处决,成为肃反运动的牺牲品。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