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知识串讲七

发表时间:2018-10-25 14:48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40、西蒙的决策组织理论
  西蒙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他以巴纳德思想作为出发点,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全面、成熟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尤其主要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探讨了组织决策理论。他是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为《管理行为》(或《行政行为》)。
西蒙的行政组织四项主要包括:
①组织是一个决策系统,组织的功能就是决策。
②组织的目标就是追求决策的合理性,而合理性取决于为实现某一目的而合理选择的手段;由于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手段和目的上都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整合,因而职能追求在当时条件下令人满意的决策。
③他发展了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体平衡,一方面,组织要为个人根据其贡献提供一定报酬,另一方面组织成员同时又必须对组织做出贡献。
④他提出了组织影响论,即研究组织如何影响个人的决策行为;影响决策行为的因素有:权威、组织认同、信息沟通、培训、效率。
⑤他提出了组织设计论,认为组织设计要有利于组织决策和为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工作;要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应当:建立组织的目标体系、进行分工、确立组织的工作中心、进行组织的权力配置。

  41、行政组织中的帕金森定律与彼得原理
  (1)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是1909年出生的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行政学理论家。他在1958年出版《帕金森定律》(或为《官场病》),剖析了英国行政部门的种种弊病,其中所反映的这些“弊病”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在各国引起反响。他认为官场通病主要有三种:其一,职工人数与工作量毫不相关,职工人数总是不断膨胀;其二,现代政府机构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工作效率却越来越低;其三,组织的低效源于自发的嫉妒病;其四,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是组织衰退的征兆。
  (2)彼得原理 美国管理组织学者彼得与记者霍尔在1969年合作出版《彼得原理》(或《升官病》),作者认为,每个组织都充塞着不称职者,每个人都想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职位。如果每个人都降一级,做他能胜任的工作,就会使组织效率大大提高。人类任何有组织的事业都受到彼得原理的支配,行政组织也不例外。

  42、巴纳德的组织要素与平衡理论
  巴纳德是美国公共行政和组织方面的理论家,他的组织理论事实上已经超出了行为科学的框架,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对组织理论的贡献是:其一,指出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协作系统;其二,提出了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必须具备三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的议员、信息;其三,提出了权威来自于下级接受的思想;其四,提出了组织平衡的思想,他认为组织能否持续村砸,取决于其内外部是否平衡;其五,阐述了非正式组织理论:非正式组织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够激发和影响组织成员的整体愿望,同时能够避免正式组织的过多、过滥,非正式组织也需要被正确引导。

  43、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
  新公共行政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行政学界最活跃的一个学派,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关注社会公平,致力于对行政道德问题的研究。
(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反思与批判 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不应当是效率,而应当是社会公平。传统行政学坚持政治与行政分开,过分强调效率,结果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同时,却出现了各种社会危机。应当赋予现代公共行政以伦理的内容,以增强行政人员的责任感,让管理者承担其社会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及其基本行为的出发点。
(2)主张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的变革 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主行政之模型。新公共行政学派提出应减少层级节制,分权、放权,广泛吸收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组织设计应遵循两个目标:顾客导向;应变灵活。
(3)提出公共行政组织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感情等四种基本运作过程 
①分配过程,这是新公共行政学的中心内容。应从公共行政项目效益的角度,来处理相关群体中人的物质和服务的分配问题。
②整个过程,指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过程。主张采用非结构、非正式和非权威的整合技术,来增强行政组织凝聚力。
③边际交换过程,指行政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群体之间(比如立法机构、利益团体)建立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的过程。边际交换方式的发展,首先需要服务对象更多地参与,其次是要发展新型的政府部门间的关系。
④社会情感过程,这是一种社会情感的训练过程,同时又是行政体制改革基本工具。功过训练,降低行政人员对权威层依赖,提高行政机构整体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力。

  44、墨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行政组织思想主要内容是:提出了尚同的组织原则,认为应当政令统一,实施自上而下管理;主张尚贤用人原则,贤人一旦被录用,就应当使他们有职有权;强调组织中上下沟通必要性;认识到组织中参谋、智囊人员的重要性,主张领导人员应当博采众长;提出了“节用”“非乐”的组织经济原则。

  44、雷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
  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发表《政府生态学》,认为政府组织与行政行为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1957年,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雷格斯发表了《农业型与工业型行政模式》一文,1961年出版《行政生态学》一书。其基本思想如下:
(1)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融合型——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与其他立法、司法组织混同,行政组织内部分化也很低;棱柱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行政组织,既有现代的因素,又有传统的因素;衍射型——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与立法、司法组织分开,行政组织内部分工也很清楚,各司其职。
(2)雷格斯重点分析了棱柱型即过渡社会的公共行政组织。
雷格斯指出:棱柱型行政模式有三种特征:
①异质性并存,即在同一社会中呈现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为规范与观点。
②形式主义,即法律与现实的严重脱节。
③重叠性,即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结构彼此重叠。一方面有国会、行政机构、选举制度,另一方面又有影响很大的家族、宗教团体等。
(3)考察了经济机制、社会机制、社会沟通网络、政治制度、政治信念、意识形态等外部生态环境与公共形态之间的制约关系。只有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并根据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做出调整的行政组织,才有可能健康地发展。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