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8年10月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串讲—第十章

发表时间:2018-10-17 16:22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十章企业经济效益统计

 
第一节企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基本问题
一、经济效益及有关范畴
经济效果是某一具体经济实践过程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即该过程的有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比。
经济效用是满足人们需要的量与有用成果之比。
经济效益则是经济过程取得的经济效果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用的总称,即是满足人们需要的量与劳动消耗之比。

二、企业经营效益和投资效益
(一)企业经营效益
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是指企业在现有投资状况下通过现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投资效益
企业投资效益取决于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和投资的回收过程两个方面。

三、企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基本内容
企业经济效益统计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企业经济效益统计指标的设置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三)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
 

第二节企业经营效益统计
一、经营效益统计指标体系

二、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效益指标
(一)反映活劳动消耗的效益指标
1.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标
2.人均创造的利税总额指标
3.百元工资效益率指标
(二)反映物化劳动消耗的效益指标
1.原材料(能源)利用指标。工业和建筑企业原材料消耗(包括能源消耗)在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常用的指标有:原材料利用率指标、单位产品或单位工作量原材料消耗(单耗)以及单位能耗指标和能源利用的效益指标等。
2.固定资产利用指标。
3.企业全部物化劳动消耗的效益指标。
(三)反映全部劳动消耗的效益指标
综合反映企业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总消耗的效益指标较多,其中经常使用的是成本费用利税率指标,它是企业报告期利税总额与报告期产品销售成本费用之比,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费用的盈利水平。
(四)反映劳动占用的效益指标
企业劳动占用表现为企业的资金占用,要从整体上对占用的全部资金的经济效益进行考察,最综合的指标是企业的资金利税率,它是反映劳动占用的经济效益指标。

三、满足社会需要的效益指标
企业的经营效益同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密切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盈利,促进企业发展,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但是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产品的质量、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企业对合同的履行情况等方面,反映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效益指标。
 

第三节企业投资效益统计
一、企业建设过程投资效益指标
(一)单位生产能力投资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是指建成投资项目,新增单位生产能力平均耗费的投资。
(二)建设阶段投资占用期
建设阶段投资占用期是指建设过程中投资滞留在未完工程的平均持续时间。
(三)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又称固定资产动用系数。企业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以某时期新增固定资产额与该时期投资完成额及期初未完工工程投资额之和的比率表示。

二、企业生产过程投资效益指标
(一)项目投资回收期
项目投资回收期,是指自项目建成移交生产之日起,累计提供的盈利总额(利润和税金),达到建设所投资总额(包括投产后追加投资)之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该指标由三部分时间组成,即项目投产当年的生产时间、投产后整年生产的时间以及投资回收满额年份中的回收时间。
(二)单位投资提供的生产净值
单位投资提供的生产净值又称为投资效果系数。
投资效果系数的倒数称为投资系数,它表明每增加单位生产净值需要的投资数。

三、时间因素的投资效果指标
(一)项目建设工期及平均建设工期
对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可采用项目建设工期指标来反映建设的快慢程度。项目建设工期是指从开始建设时起到项目建成投产止所经历的时间。所谓开始建设,应以设计规定的永久性工程开始施工为准。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投资建设了若干个项目,要综合反映建设的快慢程度需要计算平均建设工期。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是指按照某年的投资水平,全部完成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需要多长时间。
 
第四节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一、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及其评价标准
(一)综合评价
(二)评价标准
1.计划目标标准
2.历史标准
3.行业标准
4.国家标准

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
(一)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在确定一套合理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经济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
综合指数法将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转化为同度量的个体指数,便于将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起来,以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作为企业间综合经济效益评比排序的依据。各项指标的权数是根据其重要程度决定的,体现了各项指标在经济效益综合值中作用的大小。
(二)综合指标评价法
如果企业的某项经济效益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可以表示为多个经济效益指标的连乘积,则可用该项指标作为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进而可以根据指标间的数量关系,将该项经济效益指标层层分解,用连环替代法或差额法等方法,反映出各因素对该项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这种评价方法称为综合指标评价法。
(三)评分法
这是对构成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每个指标评分,将所有得分相加算出总分,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值的一种评价方法。
(四)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是在已设置的一整套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给其中的每个指标规定两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然后计算出各指标的功效系数;再根据这些单项功效系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或几何平均法,求得平均数,即为总功效系数。用总功效系数去评价综合经济效益情况。
 

第五节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一、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数分析
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数分析,是以计算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进行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从而在静态水平和动态水平上,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资金因素分析
企业的经济活动离不开资金,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同资金的占用及利用状况密切相关。表现企业资金效益的最具综合性的指标是资金利税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资金因素分析可集中体现为对资金利税率的因素分析。

三、企业经济效益的成本因素分析
(一)材料因素的分析
这里的材料因素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材料消耗是企业成本的主要部分。降低材料消耗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作用。材料成本的高低由材料消耗量和材料价格两方面决定。在产品产量和材料价格既定的情况下,降低材料成本主要依赖于降低材料单耗。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材料价格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分析测定价格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产品成本的降低与利税的增长是同步的。所以,对材料成本的分析也是材料因素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二)工资因素的分析
在生产规模既定的情况下,产品成本中工资成本的多少取决于企业劳动生产率和职工的工资水平。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工资列入期间费用。故这里的工资成本只是指对生产工人的工资支出。

四、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比例关系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比例关系,这些比例关系合理,经济效益就好,反之则不好。一般来说,工资的增长幅度不应大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原材料消耗和利息支出的增长幅度不应大于产值的增长幅度,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不应低于劳动固定资产装备系数的增长幅度。经常研究这些比例关系,就能使企业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五、企业经济效益的其他因素分析
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决定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受宏观环境因素的制约,受许多企业外部条件的影响。
(一)分析国家价格政策的影响。
(二)分析经济体制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三)分析某些重要资源供应状况的影响。
(四)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


企业经济统计学—第十章.docx【点击直接下载】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