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8年10月自考《货币银行学》串讲资料(十二)

发表时间:2018-10-15 16:26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12讲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1.前提条件
  金币本位制,完全流通金币
  经济中有足够的黄金贮藏
  2.逻辑次序
  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
  商品价格总额需要相应的金币来实现
  金的数量一定,流通次数,可以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
  3.主要内容
  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4.理论扩展:纸币(银行券)与价格关系
  在金币流通制度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银行券流通规律服从于金币流通规律
  在纸币作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二)货币需求数量理论:费雪方程式
  1.理论创立
  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欧文?费雪出版了《货币购买力》一书,对古典货币数量论做了清晰的阐述,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
  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2.货币数量论:价格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P=MV/T
  3.货币需求数量论: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货币需求决定于:
  (1)名义收入水平PT引致的交易水平
  (2)经济中影响人们交易方式、决定货币流通速度V的制度因素
  M=1/V.PT
  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比例关系:1/V
  (三)剑桥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1.理论创立:在费雪发展他的货币数量论的同时,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C皮古为代表的剑桥大学古典经济学家进行了同样的研究
  2.主要内容: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具有两个属性,交易媒介、财富贮藏,因此货币需求与交易和收入水平有关,货币需求函数为:
  Md=k?PY
  Y为总产出,P为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3.与费雪交易方程式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性质认识差异:费雪强调货币交易媒介属性,剑桥学派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贮藏属性
  (2)流量与存量的差异:费雪方程式将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剑桥方程式则除了考虑交易流量外,更强调从货币作为资产存量角度分析货币需求
  (3)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差异:费雪方程式认为货币需求决定于交易量、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强调技术上的因素;剑桥方程式认为货币需求受微观主体资产收益变化的影响,利率是不可忽视的,强调个人选择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
  1.理论创立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
  2.主要内容:货币需求动机分析
  (1)交易动机,人们持有货币首先满足交易的需要,交易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稳定的关系
  (2)预防动机(或谨慎动机),人们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3)投机动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贮藏价值或财富,与收入水平有关,同时利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贮藏财富的资产:货币和债券,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M=M1+M2=L1(Y)+L2(i)
  3.结论:
  (1)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
  (2)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也是不稳定的:
  由于M=Md,所以
  (3)Md与PY之间不具有稳定的关系
  (五)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平方根法则,用于交易的货币需求函数也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得出交易动机货币需求与交易总量、利率及变现手续费间的数量关系
  M=kY/1/2r-1/2
  2.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托宾认为个人投机行为模式是债券与货币的组合,达到风险较小和收益较大。
  投机货币需求的多少取决于货币和以债券为代表的风险性资产之间组合比例的大小
  (1)替代效应,如果当前的利率水平提高,则预期利率水平将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提高,投资者将减少货币持有,增加债券持有
  (2)收入效应,利率提高意味着财富保有者收入增加,将使他们多持货币,利率下降,财富保有者收入减少,将使他们少持有货币
  (六)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1.理论创立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阐释”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形成货币数量
  2.主要内容
  影响其他资产需求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应为其他财富和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人们愿意持有一定数量的真实货币余额
  3.理论特点
  引入恒久性收入概念是该理论的重要特色,货币需求与恒久性收入是正相关关系
  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重越大,货币需求相对越小
  货币是能够生息的,货币范畴已扩大到M2
  物价变动率是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将通货膨胀因素纳入货币需求函数
  4.结论
  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货币需求因而也是稳定的
  (七)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投放的1:8公式
  (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的货币=8
  (2)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反映了商品供给金额与货币需求之间的本质联系
  2.一个广泛流传的公式
  M:供给增长率,Y:经济增长率,P:物价上涨率。
  80年代中期,
  将改为,表明研究范围更加宽广了
  二、如何理解货币需求
  (一)主观需求与客观需求
  1.宏观分析的货币需求函数变量都是客观的
  2.微观分析需要考虑主观心理因素
  (二)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
  1.货币的名义需求是指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2.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需求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
  (三)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
  1.最基本的货币需求:商品、服务交易的货币需求
  2.商品、服务接近潜在产出时的货币需求接近最大值
  3.使资源有效结合的货币需求:给予资金支持
  (四)货币需求很难是一个确定的数量
  1.事后分析,货币需求可以是确定的数量
  2.本期或下期预测:货币需求只能是一个值域
  微观主体:(X±ε);(Y±ε)
  宏观分析:不变或Md1——Md2
  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