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8年10月自考《货币银行学》串讲资料(十)
发表时间:2018-10-15 16:20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10讲金融体系格局
一、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一)金融体系构成要素(教材64页)
1、由货币制度规范的货币流通
2、金融机构(金融中介)
3、金融市场
4、金融工具
5、制度和调控机制
(二)金融功能
1、六大核心功能
(1)在时间和空间上配置资源
(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4)提供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5)提供价格信息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2、金融功能的分析框架
金融功能的理论Finance(金融学)属微观金融理论;
创造货币,为经济提供流动性,就不包括在金融六功能之内
二、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一)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格局
1.金融功能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在不同的国家,金融体系格局不同
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格局
2.中国的金融体系格局
静态观察,银行占绝对优势
动态观察,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3、银行与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中的对比
美国市场主导型格局
德国银行主导型格局
4、从各国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最重要,股权融资比重通常较小
论证各国的金融体制并无实质性区别
企业资金来源的国别比较
5、从家庭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看格局
(二)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与演进趋向
1、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人为的政策管制(对危机的反应),影响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
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体制变革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
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2、金融体系格局的演进趋向
金融市场发展强劲,金融中介却步履蹒跚
是否会向美国模式“收敛”
(三)优劣比较及其理论论证
1、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的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
2、如果做出了规范的逻辑论证,论证市场的确优于机构,那么收敛于美国模式的判断至少可以确认是一个理论假说
推导:当市场处于“完善”状态,即对资源配置充分有效时,金融中介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3、判断成立的前提:必须假定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有能力自己构造投资组合
4、伴随着金融市场交易的扩大,实际生活显现的趋向,并不是个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行为日益增多,而是日益更多地借助于金融中介参与市场交易
(四)理论分析应持的出发点
1、金融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
2、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推动着货币范畴、金融范畴的发展
3、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调整市场与中介对比格局以提高金融体系整体效率,实现越来越复杂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三、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一)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总体的研究
1.考察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实际包括两个层次
金融中介机构与市场的关系
存款货币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的关系
2.金融中介,在国际组织和金融理论研究中,涵盖各种金融中介机构
所有金融中介都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服务;可以是金融产品的单纯“中介”;也可以是销售者、购买者
所有金融中介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有关金融交易所必要的信息服务
所有金融中介都本着同一保险原则;集合、分散、转移金融风险
(二)传统银行的衰落
1、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泯灭的议论主要在美国流行
2、在长期实施分业经营的国家中,银行比例明显下降
(三)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
1.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
银行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银行还可以加工出来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并据以加工出可供选择的决策判断
2.假如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不复存在,银行中介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的确明显下降,但个人直接持股比例减少,中介持股比例增加
从风险和“参与成本”角度的剖析
3.风险是经济行为主体普遍面对的问题
银行家有了需要在风险管理方面为之服务的客户群
银行具备在这方面提供明智而有效服务的能力
使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中心职能
4.在“完全市场”的假设中,所有投资者能够无摩擦地参与市场,但现实中难以成立
现实中投资者参与市场成本明显有上升趋势
金融中介正是通过提供信息,代理投资,创造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服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